作者:东营油城义工爱心协会 芦鸿雁
五月的黄河入海口,晨光熹微中泛起粼粼波光,湿润的海风裹挟着芦苇的清香扑面而来。2025年5月3日清晨,东营油城义工爱心协会的39名志愿者身着鲜红马甲,如同跃动的火苗般点亮了黄河口旅游区的每个角落。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假期的重要节点,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在母亲河与渤海相拥的壮阔画卷中,书写着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生动篇章。
晨曦初露时,景区入口处的购票二维码立牌处已排起蜿蜒长队,作为志愿者,我们成为连接传统与科技的桥梁。面对络绎不绝的中老年游客群体,我们提供一对一购票指导,躬身帮助银发游客完成线上购票。“阿姨您看,先用微信扫这个二维码,6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要买半价车票,不需要门票……”我们半蹲在每位老年游客前,将手机屏幕调整到适合老人观看的角度。当遇到网络信号不稳时,我们会及时引导游客转至人工窗口,确保每位游客都能顺畅购票。
步入游客中心,志愿者们犹如精密运作的齿轮,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维持着秩序与效率。我们化身“人形导览图”,在维持检票秩序的同时提供精准咨询服务。“您想看河海分界线的话,建议直接坐车到远望楼下车,购买游船票即可”“带孩子的话推荐先体验VR影院或泥滩捉蟹”,我们根据不同游客需求定制游览路线。志愿者们对大厅内的游客进行分流,让检票区域变得井然有序。
在鸟类博物馆的穹顶之下,志愿者们守护着这片知识的殿堂。我们轻声提醒追逐嬉戏的孩童小心玻璃展柜,当看到有游客举起自拍杆欲翻越护栏时,我们用帮拍的方式巧妙化解不文明行为。这些细腻的服务让原本肃静的展馆既保持着应有的秩序,又增添了人文温度。
正午时分的购物区迎来客流高峰,志愿者们主动拓展服务边界。我们协助商户整理货架,同时提前熟悉特色产品的相关知识,为游客答疑解惑,保证其较好的旅游及购物体验。
白鹳湖畔、天然柳林及鸟岛处,志愿者们将服务延伸成自然课堂。我们提醒前来观光的游客禁止乱扔垃圾,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志愿服务,引导观光完毕的乘客前往乘车点乘车,维持队伍秩序,倡导文明出游理念。
远望楼前的游船码头是今日服务的关键节点。面对渴望观赏河海交汇奇观的游客,我们将服务细化为"购票三步曲",讲解安全须知、指导线上购票、引导游客前往候船区域。在VR体验馆,我们将科技服务做到极致,帮助游客调节座椅幅度,缓解游客初次体验的紧张感。每次体验结束,我们都会仔细擦拭3D眼镜,这个细节让许多游客竖起大拇指。
服务过程中闪耀的人性光辉最是动人。下午,一名游客发现手机遗失在大巴车上后焦急万分,我们安抚游客情绪,立即帮助他联系游客中心服务台,通知各大巴司机留意失物,告知游客找回后会为其邮寄到家,游客表示感谢后放心离开。
这场春日的志愿服务行动,恰如黄河入海时的磅礴与细腻共存。志愿者们既是用科技赋能服务的创新者,也是传统文化温度的传递者;既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更是人性光辉的点灯人。当现代旅游遇上志愿精神,催生出的不仅是秩序井然的游览环境,更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美好图景。东营油城义工爱心协会用实践证明,真正的文明旅游服务,应当是科技与人文的琴瑟和鸣,是规范与温情的相得益彰,是让每位游客在领略自然奇迹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情怀。
海风掠过万亩芦苇荡,将志愿者们的笑声传向远方。黄河口旅游区的每一寸土地都铭记着这些红色身影的故事——用智慧化解购票难题,用创意守护参观秩序,用专业筑牢安全防线,更用真诚缔造了无数暖心瞬间。这些点点滴滴,终将汇聚成文明旅游的星辰大海,在母亲河奔流入海的永恒乐章中,谱写出属于新时代志愿者的璀璨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