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着反恐之名启动"朱砂行动",对巴基斯坦发动袭击

印度政府于5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针对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游客袭击事件实施代号"朱砂行动"的军事打击。印度外交秘书称,军方于7日凌晨1时05分至1时30分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9处"恐怖基础设施"展开精确打击,称其参与策划针对印度的袭击。印度国防部同日发布公报,指控上述设施"指挥对印恐怖活动"。



巴基斯坦强力反击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证实,印巴已在克什米尔控制线交火,巴方动用陆空力量进行防御。巴外交部严正声明,谴责印度侵犯主权,强调全国军民将坚决捍卫领土完整。

值得注意的是,巴方此前已多次否认与4月22日袭击事件存在关联。

克什米尔火药桶再被点燃 ,凸显该地区三大结构性矛盾:

1.反恐议题工具化:印度以"跨境反恐"为由实施越境打击,延续将地区争端与全球反恐叙事捆绑的策略,但缺乏独立国际调查佐证。

2.主权争议僵局:印巴对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线始终存在法理争议,任何单边军事行动都可能升级为全面冲突。

3.国内政治外溢:印度大选临近,强硬反巴姿态常被用作凝聚民族主义情绪的政治筹码。



美国对此事件的沉默态度值得玩味

美印防务合作近年持续深化(2023年军购达42亿美元),美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偏向"技术性中立",实则默许印度扩大区域军事存在。

双重标准显性化:对比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对"领土完整"原则的高调维护,其对印度越境打击的暧昧态度,暴露其"基于利益的规则观"。

印太棋局考量:美国将印度视为抗衡中国"一带一路"的关键支点,这种战略需求导致其选择性忽视印度在克什米尔的单边行动。

危机呈螺旋升级风险,当前局势呈现危险态势:

战术冒险常态化:印度2019年巴拉科特空袭与此次行动形成"越境反恐"模式,可能刺激更多"先发制人"打击。

核阴影笼罩:作为拥核国家,印巴在常规冲突中存在误判红线风险,2019年巴方击落印度战机后,两国核设施曾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恐怖势力渔利:极端组织可能利用紧张局势渗透,制造更多袭击事件以激化矛盾。

未来局势展望:

短期内冲突或将维持"有限交火-外交抗议"的周期性波动,但三大隐患不容忽视:除了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府的冒险倾向、巴基斯坦经济危机下的转移矛盾需求。

美西方看热闹不嫌事大、以及以印制华的对印战略纵容可能会导致区域局势恶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