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云槐
“八水绕长安”是西安(古长安)即的基本地理环境,分别是泾(jīng)河、渭(wèi)河、沣(fēng)河、涝(láo)河、潏(jué)河、滈(hào)河、浐(chǎn)河、灞(bà)河。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八水都有龙王,泾河龙王为八水都总管,司雨大神。按照水系来说,別的六条河流不说,明显的渭河流域面积、水流量大,泾河是渭河的支流。但是,《西游记》里为什么泾河龙王是八水都总管,为什么作为支流的泾河龙王成为了八水龙王的老大呢?
上周去“泾渭分明”所在地,西安市高陵区耿镇街道钓北村访友,与村书记闲聊得知,村上计划依托“泾渭分明”发展村集体经济,而且村集体创办的“拾光小镇”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产、学、游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么好,我很是赞叹。不由得在村里多转了几圈,和多位村干部、村民进行了交流。当谈及村史文化时,因为“泾渭分明”在钓北村辖区,我就提到了泾河龙王的传说,按常理来说,泾河是渭河的支流,泾河龙王应该比渭河龙王职位低才是,其实平时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为什么《西游记》里,泾河龙王比渭河龙王职位高,作为八水都总管的泾河龙王,怎么就成了关中平原水系里,包括渭河龙王在内长安八水的其他龙王的上司?围绕这个问题,我按照自己了解的知识做了猜想,我对村干部、村民说,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泾渭分明是古丝绸之路的水上起点,古代泾河沿岸的经济贸易比渭河沿岸好,所以俗话说得好“谁有钱谁说了算。”泾河沿岸经济比渭河沿岸经济好,泾河龙王自然比渭河龙王享受的香火旺,因此,泾河龙王就是八水的老大。说到这儿,村书记很感兴趣,立即要在“拾光小镇”的解说词里加入这些观点和细节。他很认真,我就不能马虎,便答应他形成文稿,提供给村上借鉴。
回家后,我立即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我最初的猜想也渐渐清晰了,一个明确的观点是,明清时期,泾河两岸的商贸经济发达,比渭河渭河沿岸经济水平高,其它六水流域面积小,没法比,所以泾河龙王就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因此,《西游记》里泾河龙王就成了老大,做了八水都总管。笔者认为,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泾河流域发达的人工灌溉系统是泾河两岸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自古以来,泾河流域的人工灌溉系统发达,给“渭北旱腰带”带来了稳定的农业生产。战国时期的“郑国渠”,西汉的“白渠”,近代的“泾惠渠”,这些改善关中平原农业生产的大型水利工程,都利用的泾河水系。这些水利工程都源自泾河水,至今还在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古丝绸之路奠定了泾河沿岸商贸的发展基础,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泾渭分明”是古丝绸之路的水路起点,泾渭河沿线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起始商道。作为商贸通道,泾河沿岸的商贸交流远比渭河两岸发达。古今中外的商路,无一例外都是沿着水源发展。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泾渭分明是关中平原最大的两条河流的交汇点,自然就成为古丝绸之路的水路起点。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古丝绸之路的东段(即起始段),就是西安至河西走廊的西口,即古代的玉门关、阳关。这段商道通常有三条线路,即北线、中线、南线。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古丝绸之路起始段三条线路中,北线、中线都是泾河起始,而且中线商业条件最好,贸易量也是最大的,这就决定了泾河沿岸的商贸交流远远大于渭河沿岸。
三、秦直道对泾河沿岸经济的发展有着深渊的影响。
秦直道的起点位于泾河流域,秦直道起于咸阳,向北进入淳化、泾阳、三原,由此向北过延安、榆林,进入秦时的九原郡,即现在的太原。秦直道最初是军事通道,但秦以后,沿途的商业贸易作用大大超越了军事功能,为泾河两岸的商贸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四、明清时期陕西商帮“走西口”就是沿着泾河走河西走廊,出河西走廊的西口。
明代的“粮油盐茶专卖”、“粮油盐茶开中”以及“盐禁茶禁政策”等政策,对陕西商业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使陕西商帮发展成为明代和清代前中的最大的商帮。
以“禁茶政策”和“茶叶开中”为例,茶叶在明代属于政府专卖,严禁私人贩卖茶叶。由于西北自然条件相对较差,随着明代边境的稳定,几十万边军的供给成了政府的一个大问题。禁止私人贩卖茶叶就发展成为了“茶叶开中”,政府允许私人贩卖茶叶给北部游牧民族,一部分收入归政府。这种政府一举两得,一方面游牧民族不产茶叶,但是“牧民不可一日无茶”,政府边贸政府实质上是对游牧民族的一种控制;另一方面解决了守边军队的供给问题。由于西北边军多、距离粮食盐茶等军需物资的产地远,所以“茶叶开中”初期只限于陕西商人,奠定了明代和清代前中期陕西商帮全国第一的地位。陕西商帮“走西口”的规模越来越大,泾河沿岸的经济就越发达。有名的泾阳“安吴商帮”、三原的“周家商帮”、旬邑“三水唐家”等就是这些商帮的代表。
五、明代经济结构发展,为泾河龙王的出现提供了成长的温床。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改变了经济结构,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古代神话体系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促使古代神话体系走下神坛,逐渐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龙王出了四海龙王之外,出现了龙族体系,各条河流都有龙王,每条小溪都有龙王,甚至一口水井都有龙王,这种世俗化、大众化龙王体系,或者说龙族体系为《西游记》泾河龙王的出现提供了经济基础。
六、《西游记》里的泾河龙王来源于江浙一代人们对陕西商人的认知。
《西游记》作者生活于江浙地区,直接或间接地会经常接触到陕西商人,由于泾河沿岸商帮多、规模大,所以泾河沿岸走出的商人远远超出其他地区,这为泾河龙王成为八水老大提供了认知条件。
七、“泾渭分明”成语意义的影响。
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水和渭水合流时清浊非常分明,古人认为泾水清,渭水浊,比喻是非分明,界限清楚。自古以来,多数时间里泾河清、渭河浊,人们普遍认为“泾清渭浊”。“泾渭分明”的界限分明,使得传统观念里人们喜欢清,不喜欢浊,从情感上来说,这是人们喜欢清水的自然心理,那么泾河龙王管束渭河就成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喜好。
八、古代神话传说龙族体系世俗化观念的影响。泾河龙王在古代神话传说龙族体系里,能成为八水老大,受世俗化裙带关系的观念影响比较大。传说中泾河龙王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他的老婆是四海龙王的妹妹,这样他就与最顶级的龙王搭上了关系。他有9个儿子,前4个儿子,分别坐镇仅次于四海的四渎,是江河淮济的龙王;老五、六、七、八四个各混迹于佛、道、天庭的各处要害部门,在西天、南海、天庭受重用。出了最小的老九顽劣无职位,其他都是要职,这就使得泾河龙王脚踩多条船,势力大过一般的龙王。
以上内容,一部分经过考证,一部分是个人猜想。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2025年4月30日初稿
2025年5月6日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