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菜篮里的青翠蔬菜与剧场旋转楼梯的几何光影相遇,当磨刀摊位的叮当声混入长笛演奏的悠扬旋律……一场打破“烟火气”与“文艺范”界限的社区盛宴,在YOUNG剧场街角热烈上演。
邻里相聚,记忆共生。日前,控江路街道社区睦邻中心与YOUNG剧场联合开展“亲·睦有YOUNG”开放剧场活动。创意市集、生活剧场、艺术工坊等多个板块内容,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场融合生活温度与艺术高度的丰富体验。活动中,居民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这场美好的缔造者,每一个精心布置的摊位、精彩演绎的节目,都是“社区即舞台,生活即艺术”的美好实践,绘就人民城市的烟火画卷。
记忆市集:
旧物新生,代际对话重构社区温度
在YOUNG剧场悠杨里步行街,40组亲子家庭以帐篷和私家车为载体,搭建起充满故事的“记忆市集”。经过大家的精心准备,这些摊位不仅展示了家庭和睦友爱、关爱银发群体的一面,还包含了各种环保元素。
摊位上,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孩子们的闲置书籍玩具等等,像是一个个小型的“故事馆”,讲述着家的温暖与成长的记忆。现场还有3D打印、AI互动小游戏等体验,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参与。在欢笑声中,大家共享生活的美好。
活动中,小志愿者们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采访每一位摊主,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市集经营情况。来到一个摊位前,刚刚还在玩耍的“小老板”瞬间起范儿,自信地介绍着“公司”和“热卖产品”,还骄傲地说“今天挣到钱啦!”家长开心地分享道,“我们家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书籍,还能学习到很多新东西。”另一位家长说,“能在这里遇见老朋友、结识新邻居,真的很开心。”
生活剧场:
平凡日子绽放艺术高光
艺术唤醒的不仅是邻里情,更是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当长笛与沪剧共鸣、街舞与古筝对话,一场由居民自导自演的春日盛宴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30个来自社区的精彩节目,参演人数达130余人,将柴米油盐升华为艺术表达。
从5岁孩童的稚嫩朗诵,到八旬长者的铿锵古筝;从传统戏曲,到时尚街舞;从《党旗飘飘》越剧片段,到小朋友原创歌曲《画江南》;从魅力旗袍走秀,到热情的藏族舞蹈……这场打破年龄与艺术界限的演出,不仅让平凡街角变身“闪光舞台”,更以文化凝聚力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每个节目都赢得了满堂喝彩,充分展示了社区成员多样的才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一位观众说,“看到这么多邻居站上舞台表演,我感到非常自豪。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才艺出众的朋友!”
服务便民:
点滴行动凝聚温情邻里
当天,涵盖健康诊疗、生活服务、科技助老的“一站式”便民服务活动,也在广场一隅火热开展。
近20项服务轮番上阵——中医服务台前,医师通过把脉、推拿为居民辨证施治,肩颈按摩的“手法体验”更让久坐办公的年轻人直呼“解压神器”。急救普及体验区用人体模型演示心肺复苏术,干货满满。老年人们在活动现场收获颇丰,“手机贴膜2分钟搞定,还学会了发朋友圈!”72岁的陈奶奶举着焕然一新的手机,向指导操作的青年志愿者竖起大拇指。点滴行动让专业服务资源“沉下去”、便民举措“送上门”、邻里温情“浮上来”,绘就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图景。
感知艺术:
探秘空间深入了解剧场文化
剧场导览环节,也给参与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通过专业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大家了解到了YOUNG剧场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及其舞台功能背后的故事。
一位参与导览的居民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这里是个看戏的地方,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真的很有意思。”另一位居民说,“剧场改造之后还没进来过,这次看到真的很好,受到了满满的文艺熏陶。”建筑、艺术与人文链接在一起,社区的美好也影响着更多的人。
多元共治、跨界共创,不仅提升居民参与感,更探索出文化赋能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家庭、邻里在艺术中共创记忆,更用文化黏性重构社区关系网络。未来,控江路街道社区睦邻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与YOUNG剧场和更多社区居民深度链接共创,让每个平凡日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注脚。
文字丨宋玥
图片丨宋玥
编辑丨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