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报业托拉斯和印度《商业前线报》报道,原本计划代替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俄罗斯预计于近日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的防长辛格,也将因“国内事务繁忙”缺席,由其副手、印度国防部国务部长桑贾伊·塞思代为出席。据悉,俄罗斯已经邀请多个友好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即将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阅兵式。莫迪之前也收到了邀请,但因印巴边境地区枪击事件而放弃出席。
印度一直在美俄之间走钢丝,俄乌冲突中,面对美国施压,印度仍旧选择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引美国不满,莫迪却不得不这样做。印度需要俄罗斯的进口武器,也离不开与美国的经贸关系,两边都不能得罪,在这场胜利阅兵,特朗普大概率不会到场的情况下,莫迪选择用国内事务繁忙缺席,就连定好要替代的辛格,也因此去不了。
莫迪和辛格(资料图)
从莫迪和印度防长的种种动作来看,俄罗斯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也很难不让人怀疑在美俄之间莫迪已经做出了新的选择。因为这场普京精心筹备的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被外界视为俄罗斯对抗美西方孤立的象征性活动。而莫迪和印度防长的先后缺席,也正预示着印度不愿成为俄外交宣传的工具。然而印度作为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这点忙都不愿意帮,那么只能说明,印度并没有达到一个大国所拥有的自主权。
印度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一直很重要。但最近印度和美国关系热络,这种平衡就有点不稳了。印度想在美俄之间平衡,两边讨好,但却伤了和俄罗斯的信任。这就像中国说的“两面讨好不得法”。国际关系中,真诚和信任才是基础,这种策略,最终只会损害印度的长远利益。
莫迪和普京(资料图)
与印度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中方从一开始就坚定赴俄参加活动的立场。中方能去参加活动,起到“定海神针”以及无法替代的带动作用,给其他想来参会,却遭到美西方施压的国家,做了好榜样。在这一问题上,普京对中方是“心存感激”的,他在最新的纪录片中,对中方吐露心声,强调25年前他初次担任总统时,就注意到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那时便决定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为世界稳定打造坚实基础。中国和印度谁更靠谱,普京心里现在算是有杆秤了。
在最新的采访当中,对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普京强调两国本身是战略伙伴,合作就是世界稳定的压舱石。普京这一番回复,一方面是在给两国关系做定调,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释放警告信号。中方此次作为重要伙伴,官方媒体已经明确报道表示,中国最高领导人将会享受普京总统最高礼仪接待,这一次的阅兵仪式一方面对于俄罗斯而言是展现军事实力,也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时刻,另一方面也再度向世界证明中俄两国的友谊。
莫迪和特朗普(资料图)
红场阅兵这波,给印俄关系带来新挑战。俄罗斯对印度的可靠性产生疑问。未来关系走向,取决于印度如何重新评估与美俄的关系,以及俄罗斯的容忍度。如果印度继续“骑墙”,关系可能恶化;如果找到平衡点,还有转机。但地缘政治会持续影响两国关系。历史上,类似的“骑墙”策略不少见,但风险很大,容易两头不讨好。印度的处境,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反思。在复杂国际关系中,如何定位自己,平衡自身利益和国家安全,都需要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