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先生曾在直播中讲到王羲之书法也不是每篇都好,结果这段视频遭到恶意剪辑,歪曲成崔寒柏先生认为王羲之书法不好,还不如自己写的,蛊惑不明真相的民众对崔寒柏先生一顿挞伐,崔寒柏先生无奈只能晒出原视频自证。
当今很多人对于质疑古人书法非常反感,甚至如质疑自己父母般暴怒,在他们看来今人哪有资格质疑古人呢?
历史上质疑王羲之书法的不乏其人,韩愈评价:“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张怀瓘也点评:“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
完美只存在于想象中,王羲之书法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只有正视其优缺点才算是真正看懂他的书法艺术,不辨优劣只能陷入盲目崇拜的误区。
王羲之书法对后世影响巨大,后人学书无不宗王,王氏书风影响书坛几千年,因此对于王羲之书法的研究也就更为深入全面,对其不足也就不再避讳。
著名书法家王镛先生也说:“王羲之笔法不利于写大字”,此论一语中的,点出了当今书坛的一大流弊。
曾翔先生更是公开表示非常厌恶王书那种俗媚风格,所以果断弃王寻古,于古早民间散迹寻求自然、天真之趣。
当今书法已经进入纯艺术发展阶段,与古人注重实用性书法的理念大相径庭,对书法审美也发生巨大转变,古人书法中的一些习气不再符合艺术潮流,便被逐渐揭露出来,这本是艺术研究当中的好事。
但是却被一群保皇派思想的人责骂成狂妄自大,数典忘祖,似乎书家不是在质疑前人书法,而是动了谁的祖坟。更有别有用心者刻意污蔑歪曲煽动是非。
攻击今人已经成为某些今人最大的自豪,他们别无成就,唯有攻击同时代的努力的人来发泄不满情绪和掩饰自身的无能。
如此戾气让很多今人书家望而生怯,不敢妄论前人,唯有赞誉,这严重影响了当今书法研究普及的大环境。
当今社会文化进步,广开民智,人们对前人已经不再盲目崇拜,陈丹青先生空开批评孔子,易中天先生极力反对《三字经》,这些观点都给人们重新认识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启示。
对古人书法的评价也应该更为客观、全面,特别是对于钟、王、颜、赵等等古代书宗的评价要更为深入,为人们了解和学习书法艺术提供重要的指导。
况且书法审美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任何人都应该有独立的审美标准,不能盲从,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也会有人反对,即便是经过历史验证的佳品也有人不喜欢,质疑古人书法是非常正常的审美结果,任何人都有资格去质疑古人和今人的书法作品。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须要接受评价,评价是作品艺术价值的体现,不被评价的作品显然一文不值。质疑是评价的重要部分,体现了观者和作者之间必然存在的审美差异,有差异才有个性,这是艺术创作的必然结果。
即便是被历史认定的佳作也绝非完美,能够广泛质疑其中缺陷,反映出时代开明的人文环境,是时代进步、民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