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凯平 通讯员 田媛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三尺讲台写春秋。扎根语文教学一线十四载,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教师孔艳青潜心钻研课堂教学,用心用情打磨课例,只为给孩子们奉上一堂“乐学、爱学、善学”的语文课。同时,她以济宁市名师工作室为媒,通过示范课展示、教研培训等方式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积极践行者。
持续探索
让语文课常讲常新
“让我们畅游童话王国,讲一讲小动物们之间有趣的故事,进行故事大王挑战赛......”走进书香氤氲的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东门校区,一堂《大象的耳朵》语文课正在进行中。
讲台上,孔艳青以“故事大王挑战赛”为主线,模拟“闯关”情境,声情并茂地引导孩子“走进”童话王国。台下,孩子们如沐春风,眼神明亮,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40分钟的课堂,师生间的互动如清泉流淌般自然生动。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AI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孔艳青介绍,她利用AI朗读指导专家实时捕捉孩子们表达中的亮点与不足,把语言训练变得可视化、可量化,实现了童话教学从平面解读走向立体建构,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为给孩子们奉上一堂“乐学、爱学、善学”的语文课,孔艳青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初入教坛,她扎根传统教学,以扎实的基本功钻研教材教法,在一笔一画的板书设计、一句一段的文本解读中,逐步打磨出沉稳细腻的教学风格。紧跟大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势,她毅然开启探索之路,深入研读新课标,系统梳理语文知识体系,打破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将零散的单篇课文串联成主题鲜明、逻辑连贯的教学单元。如今,面对数智化浪潮,她又探索数智赋能课堂的教学路径,借助数字技术构建虚拟学习场景,增强课堂互动性。一遍遍精心备课,挖掘教学内容,揣摩教学策略;一次次磨课,推倒重来,优化教学流程……孜孜不倦的付出和磨砺,让孔艳青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步履更稳健。她先后荣获“济宁名师”“济宁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济宁市教育工作表现突出教师”等荣誉称号,所报课例获评“国家级一师一优课”,并在教学评比中获济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任城区小学语文基本功一等奖。此外,她还获评任城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书育人楷模”“运河名师”等荣誉,展现了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卓越的综合素养。
带动引领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2024年6月,以“孔艳青”名字命名的济宁市孔艳青名师工作室成立,开启了她教育生涯的新起点。
“工作室确立了‘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让成长有力量、教学有智慧、教师有特色、课堂有品质。”工作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堂实践—反思重构”的课例研磨,让好课不断“生长”出来。
“从初春微寒到杨柳吐翠,办公室的灯光见证了大家思维的碰撞。”张钰是工作室成员之一,围绕自己的展示课《蜜蜂》,全体成员齐心聚力,展开了一场历时三周的沉浸式教研。“大家对实验观察类文本的教学定位产生分歧,有人强调科学知识的准确性,有人主张语文要素的落实,经过激烈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以‘体会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情感主线,以‘用关键语句概括实验过程’为能力支点,在语言实践中实现文道统一。”张钰说,工作室成员在孔艳青的带领共同探索、一起进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立足课堂实践,聚焦教师成长。以济宁市名师工作室为媒,孔艳青通过执教示范课、区域联合教研等形式,将大单元教学、数智化课堂等创新成果推广至济宁市及周边地区。同时,她积极搭建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分享精品课例与教研成果,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助力。在她的带动下,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让优质教育理念与实践惠及更多师生。
“我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也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千锤百炼促成长,砥砺奋进吐芬芳,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将继续勇毅前行,再启新征程。”孔艳青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