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一则“免费入住文旅局长家”的新闻,冲上了热搜。



五一假期,本应是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但今年的五一旅游,却出现了一个奇葩的“旅游巨婴”现象,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而这也滋生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你愿意让陌生的游客,住进自己家里吗?



游客求助,住进文旅局局长家

5月2号晚上,湖北宜昌的王女士带着三个朋友,风风火火自驾到了恩施州宣恩县。

出发前,大家一拍脑袋就决定来场 “说走就走的旅行”,连酒店都没订,想着到了地方现找也不迟。

谁能想到,这一拍脑袋的决定,差点让大家露宿街头。



车子开进宣恩县城,天已经全黑了,街边到处都是拎着行李找住处的游客。王女士四人肚子饿得咕咕叫,却顾不上吃饭,先急着找酒店。

他们一家一家问,问了十多家,得到的回答都是 “没房了”。面对这种情况,王女士急得直跺脚,同行的朋友也唉声叹气。

就在几个人急得团团转时,王女士突然想起,之前刷到过宣恩县文旅局的值班电话。



“死马当活马医吧!” 她一边念叨着,一边赶紧拨通了电话。

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特别耐心,听完王女士的情况,立刻意识到事情紧急,马上向领导汇报。

宣恩县文旅局一听这事儿,立刻行动起来,决定发动局里职工,把自家空房间腾出来,给游客当临时住处。



局长王菊芳第一个站出来,提出将自家空房腾出,供王女士一行四人免费入住。

除了王菊芳局长,文旅局其他干部职工也纷纷响应,提供自家空房供游客住宿。



当晚,共有30余位游客住进了当地居民家中。此外,宣恩县还在县民族体育馆内设置了100个应急床位,为游客提供应急住宿。

这件事儿很快就在网上传开了,网友们炸开了锅。



大部分人都给宣恩县文旅局和热心居民点赞,有人评论说:“这波操作太圈粉了!以后旅游就去宣恩,就冲这份热情!”

还有人感慨:“把游客当自家人,这才是真正的旅游服务!”

可热闹劲儿一过,也有不少网友皱起了眉头,开始琢磨这里面的风险......



风险谁来承担?

要说最大的顾虑,还得是安全问题。

把陌生游客往自家里领,就像开盲盒,谁也不知道会遇到啥人。

先说说游客这边,大家来自天南海北,个人信息到底靠不靠谱,平时啥脾气秉性,主人家根本不了解。

万一碰上心怀不轨的人,趁主人不注意干点偷偷摸摸的事儿,或者把家里的布局、贵重物品记在心里,等走了再来找麻烦,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再看主人这边,家里突然住进外人,老人、孩子的安全也让人操心。

要是游客行为不检点,或者不小心做出危险举动,比如用火用电不注意,很容易引发意外。

就拿前阵子别的地方发生的事儿来说,有游客住民宿时抽烟乱扔烟头,差点把房子点着了,这教训可太深刻了。

除了安全,另一个让人头疼的就是纠纷处理。



万一游客和主人闹了矛盾,那场面可就不好看了。

比如游客不小心把主人家传了几代的花瓶打碎了,这该怎么赔?赔多了游客觉得冤,赔少了主人心里窝火。

再或者,游客觉得主人家卫生没做到位,主人却认为游客事儿太多,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现在又没有一套现成的解决办法,总不能一有矛盾就报警或者找文旅局吧?



而且,就算文旅局出面协调,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流程,处理起来也很棘手。

要是问题解决不好,游客心里憋屈,主人也觉得委屈,原本暖心的互助反而成了糟心事,这对宣恩的旅游口碑也会有影响。

虽然上述这些情况在此次借宿中没有出现,但回过头来看,这事儿也给不少游客提了个醒。



五一假期是旅游旺季,酒店难订早就是常事了。王女士一家没提前规划,说走就走,最后陷入困境,这种 “任性出行” 确实不太靠谱。

这不仅给自己找麻烦,也让当地文旅部门忙得不可开交。



对此,很多网友都将王女士的行为定义为给别人添麻烦的“旅行巨婴”。

那么,究竟是谁在助长和纵容这种“巨婴”行为?



谁在纵容“巨婴”行为?

现在文旅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到五一、国庆这样的旅游高峰期,各地景区压力都特别大。

从游客下车后的交通安排,到景区里的各种服务细节,再到突发情况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出错。

毕竟,现在短传播速度太快,一个景区服务要是出了问题,之前花大价钱做的宣传可能瞬间就白费了。



就像湖南文和友,就是因为一个员工行为不当被曝光,结果遭到全网抵制,之前积累的口碑和人气都受到了影响。

但由于是旅游旺季,酒店房价跟着需求疯涨,景区门票提前很久就被抢光,交通更是堵得水泄不通。

偏偏有些游客出去玩一点准备都不做,说走就走,到了地方发现没地方住,就打电话找政府部门解决,还在网上发哭诉自己“流落街头”。

他们知道,只要把事情闹大,就能获得关注和利益,这让很多景区和文旅部门陷入被动。



面对这种舆论乱象,各地文旅部门常常很无奈。尤其是碰上那些啥都不准备、出问题就闹事的“旅游巨婴”,只能第一时间回应处理。

就拿宣恩县文旅局局长王菊芳,把自家房子腾出来给游客住这件事来说,虽然大家觉得暖心,说到底也是在舆论压力下的无奈妥协。

可现在不少地方却把这种无奈之举,当成文旅创新来大力宣传。



不要助长“巨婴”行为

虽然在事情最后,王女士专门给文旅局局长写了封表扬信,感谢他们帮忙解决住宿难题,这场风波也算是圆满结束了。

但大家看到王女士这样,没做规划也能住得舒舒服服,以后都跟着学,那可就麻烦了。



慢慢地,一些游客可能就养成习惯,反正出了问题有人兜底,自己不提前订酒店、不做攻略也没关系。





时间长了,这种“巨婴”心态就越来越严重,出了岔子也不觉得是自己的错,光等着别人来帮忙解决,心安理得地享受免费住宿。

一旦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对当地的影响可不小。



本地人一开始是出于好心,愿意把自家房间腾出来帮忙,但总这么折腾,大家的善意也会被慢慢消耗掉。

到时候,游客和本地人之间的矛盾可能越来越多,还会让那些不守规矩、爱占便宜的风气越演越烈,最后好好的旅游环境都被破坏了。



所以,如何平衡游客需求与城市服务承载力,避免“暖心救急”变成“理所应当”,需要文旅部门和游客共同思考。

只有双方都多些责任与理解,才能让每一趟旅程温暖又安心,守住旅游地的好口碑。

信息来源: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环球网】【北晚在线】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