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头的共享单车算是被低俗小广告盯上了,从此前的粘贴纸质广告“升级”成盖戳与喷涂式,更加难处理。连日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多处商圈、学校、地铁站、居民区周边数十个共享单车集中停放区,发现成人服务、涉黄网址、代开发票等违法小广告泛滥,很多共享单车都患上了“牛皮癣”。新京报记者多次尝试扫码、登录“小广告”上的网址,以及链接的微信账号,发现居然真能打开网址链接,随即而来的是自动弹出的网页风险提示,更有账号经营涉及线下涉黄商家。
违法小广告如城市“牛皮癣”,一直是治理难点。而共享单车上的低俗广告,更是随着骑行人蔓延至城市各个角落,并且全是人流量大的地方。
共享单车变成小“黄车”,究竟如何根治?被“黄色牛皮癣”“骚扰”的共享单车,何时才能重现洁净?对此,共享单车企业表示,小广告影响客户体验,对于运维管理来说,增加了清理成本。公安部门则表示将与共享单车企业以及多部门持续开展联合执法,从源头侦查摸排,打击扰序违法行为。
距离学校200米处,低俗小广告被喷到多辆共享单车的车座上。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探访
共享单车变成小“黄车”
在地铁14号线九龙山站旁边,就是北京东部人气最旺的合生汇,而离商场不远的共享单车停放点,成为小广告的“重灾区”之一。新京报记者在探访时发现,现场停放的共享单车有百余辆,涉及多个品牌,均被动成为小广告的“代言人”。记者粗略计算,每10辆车当中有近半数被喷涂了小广告,且主要集中在车座位置,最多的一个座椅上,竟然被同时印上了四五个广告,“公积金代办提取”“代开发票”“成人体验馆”“共享女友”“看片网址”五花八门,甚至还有的直接喷涂“北京XX网”,广告词粗俗不堪。
有的共享单车座椅上,被喷涂了多个广告。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记者随后又来到三里屯商圈附近,这里同样停放着大量的共享单车,很多车座上都被喷涂上了小广告,代开发票、代办公积金、涉黄网址等不一而足。
“每次骑车,我都会挑新的,干净些的,除非实在没车了,否则都会尽量规避这些涉黄的‘广告车’”“很多车都有,没办法”“希望运营方或者有关部门能管管”“有的小广告是那种纸质的,夏天太阳一晒,胶水会粘衣服,挺硌硬的”……对于共享单车被贴小广告这一现象,很多准备扫码开车的市民都很腻味。
此外,记者发现,一些共享单车停放区附近几百米就是学校,而这里的共享单车也未能幸免,违法小广告频频亮相。“这些小广告确实影响很不好,尤其那些‘涉黄’的内容,对于学生群体或者年轻人造成不良影响,也让家长担心。”一位市民表示。
除了上述两个商圈,记者走访地铁站、居住区附近的共享单车集中停放区后发现,客流越大、越热闹的地方,跟车小广告也就越密集。
劲松地铁站外,共享单车被贴上代办公积金、涉黄内容的小广告。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体验
喷涂小广告清理难度大
对于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不仅让骑行人无奈,更让共享单车运营者头疼。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贴的,特别难清理,得用除胶剂、小铲子处理。以前好多小广告都是贴上去的,现在好多直接喷上去,更难彻底清理干净,得用热水反复擦。”据一位共享单车运维人员介绍,对于车辆贴满小广告,经常有骑行人吐槽,但清洁难度越来越高。
记者走访中发现,一些共享单车座椅有明显划痕,就是清理小广告留下的,有些则能看到浅浅的印迹,显然也是清除后留下的痕迹。
共享单车清理小广告后留下的划痕。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小广告究竟有多难擦?用抹布蘸上洗衣液、肥皂水,记者尝试清理街边一辆共享单车上的喷涂式小广告,反复用力擦拭了好几分钟,效果甚微。
就小广告的问题记者联系三家共享单车企业,企业客服均表示,一般这种情况,需要骑行人提供具体地点,工作人员会进行处理。记者反映此事后两天,接到客服回访电话称,“工作人员已对反映情况进行了处理。”
记者采访相关共享单车企业,对方表示,张贴、喷涂在车筐、车架、车锁、车座等位置的小广告导致车辆外观脏乱,影响企业形象和市民用车体验;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需投入额外人力物力清理广告,维护车辆状态,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而且多数非法小广告存在诱导、诈骗等情况,有部分广告甚至直接覆盖了共享单车的扫码区,市民如不仔细分辨,则会上当受骗,出现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
追访
小广告频频出现“成人体验项目”
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有何风险?记者随机输入一个涉黄广告网址,手机屏幕自动弹出风险提示,继续进入网站后,页面显示色情视频、直播、游戏、博彩平台入口等。随机选择“免费直播”,页面会弹出新的下载软件的提示,但下载软件后发现色情视频需充值会员观看,全程无须认证登录。
输入共享单车上的广告网址后,手机弹出网页,内容涉及直播、影片、棋牌等。手机截图
记者随后又登录另外一个网址,手机同样自动弹出风险提示,称该网址涉嫌诈骗等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可能会散布违法信息或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除了常见的涉黄网站广告,记者注意到小广告中有不少写有“成人体验馆”“解压体验馆”字样,并配有二维码。
尝试扫码后,微信会自动跳转至相关联的公众号以及客服微信,二者均宣称可为男性用户提供“全程私密”“无接触式”的硅胶娃娃体验服务。“客服人员”介绍,娃娃服务根据不同功能特点,分为不同价位和时长,消费者选定后支付费用,便可告知具体的服务地点以及进入房门的钥匙密码。多位“客服人员”介绍,在北京有多个服务房间,消费者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就近选择地点。对方宣称“为保护隐私”“服务全程不会与他人接触”。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多家“成人体验馆”,询问是否需要身份证登记,表示担心服务项目不合法,询问场所有无营业执照。对方称“无须登记个人身份信息”,服务为“合法生意”,但均未出示相关营业执照信息。
调查
“成人体验馆”藏身公寓楼宇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也看到许多线上平台存在不少“解压体验馆”服务信息的相关推送。按照其页面信息显示,商户通常为24小时营业,服务地点为某公寓,配备沙发、双人床、投影等家居设施,页面也有大量内容暗示商户可提供成人娃娃服务。记者注意到,只有部分“体验馆”商家显示了资质证明,营业执照注册信息多为“个体工商户”,另有部分商家并未提供营业执照。
线上服务平台上,提供资质证明的商户也标注了其具体的服务地址,根据执照信息显示,“体验馆”的注册地多为商业楼宇或公寓。
记者根据线上平台信息,来到了一家注册地位于双井附近的“成人体验馆”。该地点位于商住两用楼宇内,每层有多套公寓房间,包括美甲店、美容店在内的诸多个体商户在此经营。行至“体验馆”注册地门前,该房门大门紧闭,门口被长而厚的门帘盖住,电子猫眼与密码锁“严阵以待”。
记者根据线上平台展示的商家信息,找到的“解压体验馆”,地址位于商业楼宇内,大门处盖有厚门帘。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线上关于“成人体验馆”的广告不仅想尽办法引人注意,经营者还以高额回报为噱头,招揽加盟商。一位经营者告诉记者,“项目属于风口”,成本低,租房选址只要是在能办营业执照的公寓,房东提供床、淋浴、洗衣机即可,“只要不涉及陪玩,问题就不大”。谈及引流招客的问题,对方表示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也只是引流的手段之一,线上公众号、平台短视频、笔记分享等“引流效果更好”。
对于记者询问的风险问题,经营者宣称“均有办法规避”。对方表示,虽然不能接待未成年人,但也不需要看消费者的身份证件,可以直接询问消费者年龄,“只要有聊天记录,就和你无关了”。
调查采访过程中,尽管经营者一再宣称,自己的生意“合法合规”,但记者发现也有个别经营者公然表示可提供“上门服务”,记者进一步询问后,对方便转发相关公众号的链接,称“我不能回复,会封号”。打开公众号链接,其内容显示可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上门按摩服务”,公众号内页均为“美女技师”照片,并标注了其所在的城市地点。
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手机扫码后会进入相关公众号,提示添加客服了解更多“成人体验馆”的内容。
对策
去年北京骑行行业清掉900万张小广告
近日,针对共享单车涉黄广告、“成人体验馆”涉黄服务等问题,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治安支队相关民警明确告诉记者,无论是车座喷涂涉黄广告,还是开设“成人体验馆”,都是涉嫌违法的行为。
对于“成人体验馆”项目,民警介绍,此前分局也针对利用硅胶娃娃开设的体验馆进行过打击,“这也是一种涉黄行为,‘合法’‘正规’只是他们的营销话术。实际上很多这样的场所都会提供不正当服务。”民警表示,未来还会安排辖区派出所加强侦查,并联合线上平台,对辖区内的出租屋进行摸排,查明情况、及时打击,也希望热心群众可以提供更多线索。
共享单车上的涉黄小广告,由于广告张贴迅速,共享单车流动性大,一般并没有具体的违法点位,整治处理起来确实存在难度。“它不像张贴在传统地点的小广告,有的嫌疑人传播张贴涉黄小卡片,只要民警在一些固定点位蹲守,就比较容易抓到嫌疑人。”民警告诉记者,打击这类广告,还需要联合共享单车企业,从源头侦查摸排,治理扰序行为,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记者也就此事咨询了共享单车企业,有企业表示,小广告张贴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内容涉及房屋出租、贷款、涉黄、办理证件或开发票、代扣驾驶证分数、赌博、医疗广告等。对于企业来说,取证难度较高,而清理小广告治标却难治本。
共享单车企业经过线下调查发现,张贴者多为受雇的老弱或残障人士,且他们多趁夜间或人流密集时出手。对于企业来说,监控难覆盖,即便发现也很难及时抓住。据统计,仅2024年,北京市骑行全行业就清理了小广告900万张。
尽管难清理,但共享单车企业还是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比如专门组建运维团队负责小广告清理工作,配备专用的小铲子、除胶剂等工具,安排专人每天进行多轮巡查,形成日常工作机制,确保共享单车小广告能尽量得到及时处理。同时,也在研发推动车辆涂层升级迭代,更新车型,在车辆车身使用新型防粘贴涂层,降低小广告的附着性,便于后续清理。
企业在提醒市民增强反诈意识的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组织并号召市民通过拍照举报、“随手清”等方式参与到非法小广告的治理工作中。
律师
张贴涉黄广告面临罚款和拘留
张贴涉黄广告可能涉及何种违法?城市中的“解压体验馆”“成人体验馆”的性质该如何判定?作为消费者和市民,又有哪些需要注意警示的风险?针对以上问题,记者也咨询了专业律师。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吴锋告诉记者,共享单车上的涉黄广告可能触犯刑法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含黄色链接、性暗示二维码等),同时未经许可张贴广告违反《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可处以罚款,若广告涉及无资质经营还可能违法;线上平台若未审核广告内容需承担法律责任。此外,擅自散发涉黄广告可处罚款,也会面临行政拘留。另一方面,损害共享单车企业权益需承担赔偿责任,涉及诈骗或将构成诈骗罪或非法经营罪。
针对“解压体验馆”存在未取得合法执照或超范围经营及虚假宣传问题,吴锋表示,若经营机构不核实消费者年龄,则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若提供“一对一陪侍”或线上招嫖引流,可能构成组织卖淫罪或协助卖淫罪。
吴锋进一步表示,虽然单纯提供硅胶娃娃服务不直接构成卖淫,但存在“角色扮演”等暗示性服务,可能被认定为“变相卖淫”;若通过线上组织多人提供“服务”,即使无直接性接触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吴锋提醒,喷涂在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存在安全风险,比如可能会因进入相关场所被误认为参与嫖娼面临拘留,同时,扫码注册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因设备卫生不达标感染疾病或遭遇“会员费”“保证金”等诈骗造成财产损失。吴锋认为,治理共享单车上的涉黄广告,需从法律监管、技术治理、平台责任和公众监督多方面入手,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记者 曹晶瑞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