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以7.43亿票房收官,日均票房不足1.5亿,与2013年持平,电影市场的倒退有目共睹。另需注意,2025年的全国银幕总数已超8万块,是2013年18195块银幕的四倍有余,如此算来,形势更加严峻。
自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领衔的春节档之后,电影市场始终不温不火,票房破亿的影片(含引进片)仅6部,且反响较为平淡,整个行业都处于困顿之中。对于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而言,电影显然处于危机之中。是观众不爱看电影了?还是电影本身出了问题?该怎么让观众再度走进电影院?电影,又要死了吗?
左:2025五一档总票房;右:2025年除春节档外票房破亿的影片(不含2024年底上映)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右图截至5月7日8:30)
营销之过,短剧之祸?
YIQIYINGCHUANG
关于“电影已死”的声音,在其诞生至今的130年里不绝于耳,每次“死亡”都伴随着技术革新与媒介转型,而“存活”则意味着电影自身的升级和观众的再度回归。当下,短视频和AI技术是电影正在面临的双重挑战。如果说AI技术尚是辅助电影创作、拓宽电影呈现形式的一次机遇,那业已成熟的短视频行业则正在挤压电影的生存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短视频的极速发展曾为电影带来短暂的辉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电影宣传的必争之地,让《地球最后的夜晚》《燃冬》拿到了高于预期的票房,也让《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影片频频出圈,造就了2023年的“史上最强暑期档”。
但是,艺术电影的错位营销和商业电影落入窠臼的套路营销,使其转化率越来越低。撇开艺术电影的特殊性不谈,仅看商业电影,如今年五一档的冠军《水饺皇后》,影片各类宣传物料在全平台累计传播人次超过56亿,但累计观影人次不足570万,豆瓣评分也从开分时的7.0降至现在的6.7。
往昔成也萧何,今朝败也萧何,短视频如今在电影营销领域更像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蛋糕,片方再难从中做出新意,观众也不再盲目买账。
《水饺皇后》票房及营销热度,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截至5月7日8:30)
另一方面,以移动端为媒介载体的短剧已然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不断反转的剧情和爽感能够在几分钟内达成某种情绪宣泄,且试错成本更低。用40块左右的票钱,加上含路程在内3小时以上的时间,换一部不知道质量如何的电影,显然不如躺在床上花点电费和流量看短剧来得划算。
而短剧正在从泛滥化转向细分化、精品化制作,长此以往,当观众再也无法适应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无法在90到120分钟的时间里放下手机,恐怕电影真的会像短片《地球最后的导演》中呈现的那样,成为一门只能在博物馆才能看到的“夕阳艺术”,如传统纸媒之于新媒体,评书讲古之于脱口秀。
短片《地球最后的导演》(2021)
然而,营销也好,竞品也罢,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指向电影本身——作为商业片,若无法达到大众意义上的“好”,就无法赢得市场。无论是KOL背书,还是明星力荐,如今都抵不过实打实的口碑。而所谓大众意义上的“好”,既包含影片自身的质量过硬,更包含由影片所引发的广泛讨论。显然,今年五一档的新片在这两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
电影市场破冰的
核心是“电影”
YIQIYINGCHUANG
猫眼研究院发布的五一档数据洞察指出,当前观众对商业电影的评判标准不断抬升,制作精度、情感共鸣、内容创新缺一不可。而五一档内的新片整体在映前关注度不高,撇看引进片不谈,几部国产影片均未达到这“三要素”。
具体而言,《水饺皇后》根据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女士的真实经历改编,而传记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市场局限性。影片用文本和影像上的稳扎稳打复刻了一段真实的时代创业史,但同时也使其缺少“创新”,平铺直叙的呈现形式无法为观众带来独特视角,虽然马丽的转型颇为成功,但依然没能让影片成为引领市场破冰的爆款。《猎金游戏》的核心关键词是套路,照本宣科的剧情,情感空洞的商战,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塑造,都使整部影片徒有华丽外衣。
《水饺皇后》
《人生开门红》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两部喜剧片的问题相似,近两小时段子式的桥段堆砌,很难让观众将注意力从短视频转向大银幕。最后,在北影节收获高口碑的《大风杀》也是档期内评分最高的一部,影片本身在排片占比方面处于下风,虽然凌厉的影像风格使其收获了许多“自来水”的推荐,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剧情内容、人物动机等方面的负面评价,总体上毁誉参半,最终难以突围。
《大风杀》
2024年末猫眼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人均年观影部数约为2部,超过50%的观众一年只看1部电影。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狂揽158+亿票房之后,让观众再次走进电影院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上述电影本身所需的“三要素”中,“情感共鸣”尤为重要。
回顾《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狂飙之路,高讨论度始终与高口碑并行,甚至影片的社交属性一度超越了电影本身,颇有“不看不是中国人”的意味。当然,这是春节档的特殊之处。但想要让市场突围,就需要用有情感共鸣和高讨论度的影片先激发市场活力。
如2023年的“史上最强暑期档”,《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热烈》《长安三万里》等类型迥异的影片百花齐放,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部部有讨论、片片有话题,彻底盘活了那个夏天的电影市场。
王宝强凭借《八角笼中》实现导演生涯的逆袭,可见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无论技术和媒介怎样变化,电影本身才是市场的绝对核心。前不久北影节的产业论坛以“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为题,但正如参与讨论的黄建新导演所言,《哪吒之魔童闹海》所达到的顶峰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产业总量。
天花板并不能代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水平,用质量稳住腰部影片,拉高市场下限,广开言路激发大众讨论,才是破局之道。要知道,最极致的失望莫过于沉默,如果观众连骂都不愿意骂了,那电影才是真的死了。
作者 | 筱囡
自由撰稿人,哏都青年
排版丨马东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起映创的新老朋友们:
我们专注影视教育12年,提供300+门课程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助力超100万爱好者与从业者成长。现在发起"学电影"用户调研,填写问卷即赠100元课程券。您的意见将帮助我们更好陪伴电影人"一起硬闯"!
扫码填写问卷(1分钟),领取福利>>
益 起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