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北京李宁活动现场星光璀璨,跳水双子星全红婵陈芋汐与乒乓球名将马龙、陈梦、曹缘等同台亮相。

马龙、陈梦等老将依旧保持着沉稳大气的风范,反观跳水队的两位小花全红婵和陈芋汐则形成了鲜明对比,全红婵一反往日的灵动活泼,沉默寡言、眼神黯淡。



全红婵、陈芋汐

黑眼圈与浮肿的面庞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与以往活动中那个活泼搞怪的 “婵宝” 判若两人,而陈芋汐则神采奕奕,身着红色运动服站在 C 位。

连续三枚世界杯金牌的加持让她整个人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她的手指甲一半粉红一半绿色,在镜头前格外显眼,有网友猜测这是“冠军美甲”,也有人担心是否与健康问题相关。



陈芋汐

这场活动,成了两位年轻运动员不同人生阶段的缩影,一个背负重压踉跄前行,一个在巅峰时刻恣意绽放。

全红婵的低落状态,与近期的竞技表现密不可分,自2023年起,她的身高从1.43米增至1.53米,体重增加近8公斤,这对依赖精准控制的跳水运动员而言堪称“灾难”。



全红婵

从4月墨西哥站到5月北京站,她在世界杯单人项目中三连败于陈芋汐,积分被拉开近50分,体重的变化让她在空中姿态难以控制,训练时身上贴着的肌效贴清晰可见。

曾经的“水花消失术”因身体重心变化频频失误,标志性动作207C得分从东京奥运会的95分骤降至64.35分。



全红婵

导致自己冲击“全满贯”的梦想再度搁浅,此前有知情人爆料,全红婵近期每天训练后都需要进行 2 小时的康复治疗。

但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她的商业活动的排期却丝毫没有减少,网友心疼道:“她不是在跳台上燃烧,而是在资本与舆论的火焰中煎熬。”



全红婵

从湛江农村走出的“寒门贵子”人设,让全红婵承载了远超竞技范畴的期待,她的微博超话阅读量突破80亿,是陈芋汐的4倍。

东京奥运后,老家迈合村日均涌入30辆旅游大巴,村民甚至用奥运五环旗装饰吊车臂,公众既要求她“永远完美”,又对她的失误苛责不断。



全红婵

全红婵的家乡湛江迈合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家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比赛失利时的恶评如潮,采访中的只言片语被断章取义,甚至为母亲买手机都被恶意揣测。

墨西哥站失利后,评论区涌现“天才陨落”的嘲讽,这种“造神”与“毁神”的循环,让她的每一次露面都如履薄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全红婵的挣扎形成对比,陈芋汐最近一段时间表现堪称“教科书级稳定”,墨西哥站 4.95 分逆转,加拿大站第四跳 90.75 分锁定胜局。

北京站20分碾压夺冠,她的动作稳定性让对手绝望,五跳平均分高达94.5分,几乎每一跳都在 90 分以上。



陈芋汐

这种稳定性源于每天数百次的跳跃训练,即使脚踝绑着冰袋仍坚持加练,可见,面对全红婵的 “水花消失术” 带来的压力,陈芋汐选择将其转化为动力。

活动中粉绿相间的指甲,恰是陈芋汐“不被定义”的隐喻,有人质疑她““标新立异”,却忽略了她作为19岁少女的鲜活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全红婵的“全民女儿”形象不同,陈芋汐的舆情监测显示“高认可度、低讨论度”,这次指甲风波,或许是她对单一“冠军”标签的无声反抗。

两人的境遇,其实在某些方面还是十分相似的,全红婵因“草根逆袭”故事被推向神坛,商业价值与道德绑架随之而来。



全红婵

陈芋汐则因“学霸”标签被期待“完美无瑕”,连圣诞照都引发“忘本”争议,网友的显微镜式审视,让她们的每个动作都被赋予额外意义。

有时甚至被推上舆论的风波口,可她们也只是两个不过20岁的小女孩,两人之间的 “神仙打架”,某些时候也是中国跳水队的良性竞争的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红婵的 “水花消失术”推动技术革新,陈芋汐的稳定性提升团队下限,这种竞争让中国跳水在女子 10 米台项目上保持绝对优势。

巴黎奥运会包揽金银牌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尽管被舆论塑造成“宿敌”,两人的关系实则充满温情。



陈芋汐、全红婵

前不久的活动中,全红婵发现陈芋汐腰疼难忍,立刻要求主办方搬来椅子,还贴心递纸巾给主持人擦汗。

这种超越竞争的情谊,在“饭圈化”的骂战中显得尤为珍贵,从伏明霞到郭晶晶,从陈若琳到全红婵,中国跳水的“梦之队”精神代代相传。



陈芋汐、全红婵

现在,全红婵需要更多的时间调整身体状态,减少商业活动的干扰,她的困境提示我们,过早的商业化可能透支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品牌方追逐流量的同时,是否该为她的训练留出喘息空间?不过失败乃家常之事,全妹也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啊。



陈若琳、全红婵

反观陈芋汐则还要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让这些年轻的运动员在赛场上自由翱翔。

全红婵与陈芋汐的故事,从来不止于跳台上的0.01秒,一个在发育关与流量洪流中负重前行,一个在学术与竞技的平衡中探索自我。



全红婵

当我们在争议指甲颜色或叹息黑眼圈时,或许更该记住,她们首先是18岁和19岁的少女,其次才是冠军,给她们多一点空间,少一些苛责。

这样才能让跳台上的水花只为梦想绽放,而非被舆论的浪涛吞没,她们的喜怒哀乐,和所有同龄人一样真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希望大家能多关注她们在赛场上的拼搏,少一些对私生活的关注,毕竟,她们的每一次起跳,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更需要我们温柔的守护。

如今她们两位已经接过了接力棒,她们的每一次跳跃,都是对前辈的致敬,也是对后来者的激励。



全红婵

“所谓天选之子,不过是把天赋熬成汗水,把热爱炼成信仰。”这句话,我想献给所有在漩涡中坚持的运动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