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小长假后第一天,杨浦传来喜讯:长海路街道325街坊市二散居地房屋征收项目正式启动签约,签约首日即完成100%的签约率。至此,这一地块实现了两个100%,居民们的新居梦即将实现。
上午10点半,礼炮声、掌声、欢呼声响彻市二散居地,标志着这一地块征地房屋补偿项目实现意愿征询率、协商签约率两个100%。居民们的激动心情不必多说。终于能与老房告别,不少人提前几天就已打包搬走,早早奔赴新生活。
欢天喜地,圆一个盼了44年的梦
市二散居地占地约2700多平方米,属于长海路街道325街坊2丘,共住着17产18户居民。这里的房屋多有几十年房龄,房屋属性、房型结构复杂,一栋房子拆成几户租是常事,流动人口多,卫生条件差。盼着房屋征收,居民们不知道盼了多少年。
家住政府路122号2幢的刘古祝老伯就是其中之一。这栋老房,是他和妻子结婚时造的,一晃已经44年。
“当时农村有规定,不论男女,只要你新婚,就能凭结婚证书申请一块土地,大约几十平方米,你可以在土地上盖房子、种田……”刘古祝回忆道,“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房子盖起来的第二年,我们就生了一个孩子,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44年,岁月如梭。转眼间,曾经的农田变城市,造起了一栋栋高楼和商品房小区,曾经29岁意气风发的青年也变成了72岁的老伯,新婚夫妻扩大为祖孙三代的五口之家。刘古祝感慨,期间老房历经数次翻新,但生活条件还是赶不上时代的发展。
“我们看着这附近一点一点地变化着,城市日新月异,区里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做了改善,修缮了门口的路面,提升了绿化品质。但是回到日常生活来看,我们的条件肯定还是和商品房小区有差距。”刘古祝说,“有比较就不行了。你看着门口的马路都挺干净的,周围小区都不错,但自家的房子硬件条件却这个样……”
用刘古祝的话来说,这栋老房“夏天怕暴雨、冬天怕大风”,屋顶的瓦片被吹飞过几次,愁得夫妻俩睡不着觉。在一楼,他们还设了一个公用厨房,由4户租户共用,但因为没有天然气,租户们只能用液化气瓶。
“四个液化气瓶排成一排,堆在这里,一到烧饭时间,这里就四家人家一起开工。”刘古祝说,“其中的安全隐患,社区也很关注,但是也不能撤走,因为总要解决这里人的吃饭问题。”
如今,老房迎来拆迁之喜,刘古祝总算舒了一口气。“可以说是百分百地满意。对政策满意,对方案也满意,我们终于可以搬到商品房了,而且还要留在长海路街道,和老邻居们常见面!”
多方联动,老房迎来曙光
事实上,市二散居地的征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1992年,杨浦区政府批准当时的五角场镇政府(现长海路街道)征地建造住宅,撤销了原本的生产队建制,还带征该队非耕宅基地7359平方米,其中就包含市二散居地块。只是后续未有实质的项目建设,该地块成为集体土地征而未拆地块,这里的房屋也始终没有实施拆迁补偿。
今年,老房终于迎来曙光。“多年以来,因为房屋比较老旧,无卫生设施,居民一直盼征收、盼动迁,意愿非常强烈。今年,我们从区里到街道多方努力,抓住全市解决非旧改无卫生设施地块问题的契机,把这一项目提上了日程、列入了计划。”长海路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福银表示。
今年初,区规划资源局组织区土地储备中心、区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对地块重新排摸,决定采取“三个100%”协商签约的方式进行房屋征收。多方努力下,4月10日,市二散居地征地房屋补偿协商工作正式启动。
“在立项之后,街道会同各方为居民争取了最优惠的政策。另一方面,我们组织人员成立了专班,提前进行社区宣传,与居民建立了互信。因而在征收第一时间,就与居民达成了协议。首日签约,首日完成百分之百。”陈福银表示。
据悉,市二散居地的居民计划最晚于5月中旬完成搬迁、交房腾地。
文字丨汤顺佳
图片丨汤顺佳
编辑丨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