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那天的升学宴上,宴会厅里鼓乐喧天,宾客满座,可我只感觉到一片死寂。
十五年的委屈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出口。
我从口袋里拿出那份尘封已久的亲子鉴定报告,当着所有亲朋好友的面,递到了那个自称是我继父的男人手中。
"陈志强,看看这个,你敢说你不是我的亲生父亲吗?"我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道惊雷在宴会厅炸开。
他的脸色瞬间由红转白,端着的香槟"啪"地一声摔在地上。
01
我叫林小雨,广东汕头人,今年十八岁。
我的人生本该平凡而幸福,却因为一个冷漠的"继父"变得苦涩难当。
每天清晨,当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时,我就知道又是一个需要打起精神面对的日子。
我会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后轻手轻脚地下楼,生怕打扰到那个对我永远板着脸的男人。
"小雨,给我倒杯水。"这是继父陈志强每天对我说的为数不多的话。
他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捏着遥控器,眼睛盯着电视,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那语气,像是在对一个保姆发号施令,而不是对自己的"女儿"说话。
我强忍着内心的苦涩,拿起水壶倒了杯温水,心想:就算是对陌生人,他也该有基本的礼貌吧?
"爸,你的水。"我把水杯轻轻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水杯与茶几接触的一瞬间,发出轻微的"咔嗒"一声,这声音在寂静的客厅里显得格外刺耳。
我站在原地,期待着他能抬头看我一眼,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谢谢"。
他头也不抬,只是低着头继续看报纸,好像我不存在一般,右手机械地伸出去摸到水杯,喝了一口,然后继续低头看他的报纸。
这种感觉,我已经习惯了十五年。
十五年的时光,足够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长大成人,也足够让一颗期待父爱的心变得冰冷。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初次见面,那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
我三岁那年,妈妈带我认识了陈志强,说他是我的新爸爸,让我该改口喊爸爸了。
我依稀记得那天,妈妈精心打扮了一番,穿着一条鲜艳的红裙子,涂了口红,还特意给我扎了两个可爱的小辫子。
妈妈笑得很开心,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似乎在期待着我们能成为一家人。
而陈志强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我面前,表情严肃,只是勉强摸了摸我的头,眼神却是冷的,像冬天里的冰。
"小雨,叫爸爸。"妈妈轻轻推了我一下,语气中透着期待。
我仰着小脸,怯生生地看着这个陌生的高大男人,他的眉头微微皱着,似乎对我的存在有些抗拒。
"爸爸。"我小声喊道,声音轻得像蚊子哼唱。
"嗯。"他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眼神都没有给我一个,然后转身和妈妈说话去了,把我晾在一边。
从那以后,我们住在了一起,开始了所谓的"新生活"。
一开始,陈志强还会假装对我好,会在妈妈面前摸摸我的头,买些小零食给我。
但这种表面功夫只会在妈妈在场的时候出现,像是一场专门为妈妈表演的戏。
只要妈妈不在,他看我的眼神就会变得很冷漠,好像我是什么讨厌的东西,是他必须忍受的负担。
"小雨,去自己房间玩,别在这里打扰我看电视。"这是他经常对我说的话,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嫌弃。
每当这时,我就会默默地拿着玩具回到自己的小房间,把门关上,独自一人玩耍。
有时候,我会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世界,看那些有爸爸陪伴的小朋友是多么幸福。
小时候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的爸爸都会抱抱自己的孩子,会陪孩子玩游戏,会在孩子摔倒时心疼地擦眼泪,而我的"新爸爸"却像是在忍受我的存在。
我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慢慢接受我,会像电视里那些继父一样,最终爱上这个不是亲生的女儿。
可惜,生活不是电视剧,有些缺失的东西,永远也弥补不了。
六岁那年,妈妈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她告诉我:"小雨,你要当姐姐了,妈妈肚子里有小弟弟了。"
那时的我很开心,天真地以为有了弟弟后,我们会成为一个更幸福的家庭,陈志强也会因此而接受我。
妈妈生产那天,陈志强难得地表现出了紧张,他一整天都守在产房外,脸上的担忧是我从未见过的。
当护士抱着小小的婴儿出来时,他激动得双手发抖,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眼中闪烁着泪光。
"我儿子,我的儿子,"他喃喃自语,声音哽咽,那一刻,他是如此的柔软、慈爱,与平日里对我的冷漠判若两人。
从那一刻起,我更清楚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差别对待,什么叫亲疏有别。
02
"志强,快来看,儿子笑了!"某天清晨,妈妈兴奋地从婴儿房里喊道。
我正在餐桌前吃早餐,看到陈志强立马扔下手中的报纸,连碗都来不及放下,三步并两步地跑到婴儿床前。
他的脸上绽放出我从未见过的灿烂笑容,那笑容比最灿烂的阳光还要明媚。
"真的笑了!我们阳阳真聪明!"他小心翼翼地把弟弟抱起来,轻轻亲了亲他的脸颊,那动作无比轻柔,生怕伤害到这个珍宝。
那一刻,我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半块面包,心里酸涩得要命。
我不记得陈志强有这样抱过我,亲过我,我甚至不记得他曾经用这样柔情的眼神看过我。
在他的世界里,似乎只有弟弟陈阳才是他的孩子,才值得他倾注全部的爱。
而我,永远是那个局外人,那个不受欢迎的继女。
随着弟弟的成长,家里的氛围越来越明显地分成了两派,陈志强和弟弟是一派,我和妈妈是一派。
虽然妈妈也很爱弟弟,但她至少会公平对待我们,会在陈志强偏心时为我说话。
而陈志强,他的眼里只有儿子,好像全世界只有这一个孩子才值得他关注。
每当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总是先给弟弟挑最好的部分;每当节假日有礼物,弟弟的永远比我的贵;每当我们同时闯祸,责骂的永远是我,原谅的永远是弟弟。
"爸,我语文考了全班第一。"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兴奋地拿着试卷给他看,满心期待得到一句肯定。
那天我特意等到他下班,拿着那张贴了金色小星星的试卷,站在门口迎接他。
我的心怦怦直跳,希望这次的好成绩能让他露出笑容,能让他为我骄傲哪怕一次。
他皱着眉头扫了一眼那张试卷,连试卷上老师写的表扬都没看完,就冷冷地说道:"考试有什么用?以后还不是要嫁人。"
然后继续低头玩手机,连一句夸奖都没有。
那一刻,我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明明是夏天,却冷得让我想哭。
我默默地收起试卷,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那张满是夸奖的试卷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
那一晚,我趴在枕头上无声地哭了很久,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孩子,得到的爱却如此不同。
而同样的情景,换成了弟弟,结果却天差地别:
"爸,我数学考了第一!"某天放学后,弟弟兴奋地冲进家门,高高举起试卷喊道。
我正在厨房帮妈妈准备晚餐,听到这声音,不由得心里一紧。
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果然,陈志强的反应如我所料。
"真的吗?我们阳阳真厉害!"陈志强立马放下手机,一把抱起弟弟,脸上的骄傲像是要溢出来。
"爸爸今天带你去吃肯德基,还给你买新玩具!来,让爸爸好好看看这个小状元!"
这样的场景在我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刺眼得像一把利剑,一次次扎在我幼小的心灵上。
久而久之,我学会了不在陈志强面前表现自己,不去期待他的认可。
我把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化作了学习的动力,暗暗发誓一定要靠自己出人头地,离开这个家,再也不回来。
每天晚上,我都会在被窝里对自己说:"小雨,你一定要争气,一定要考上好大学,离开这个不爱你的家。"
"妈,为什么爸爸不喜欢我?"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问妈妈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陈志强带着弟弟去了游乐场,家里只有我和妈妈。
我看着窗外的雨滴,鼓起勇气问出了这个一直压在心底的疑惑。
妈妈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被我突如其来的问题惊到了,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轻轻抱住我:"小雨,爸爸他只是不善于表达。他心里是爱你的。"
我抬头看着妈妈的眼睛,想从中找到一丝真相的痕迹。
但妈妈很快避开了我的目光,转身去厨房忙活了。
那一刻,我心里明白,妈妈的话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可我知道,那不是不善表达,而是根本没有爱。
爱是装不出来的,即使是最拙劣的演员,眼神也会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
陈志强看弟弟的眼神,是藏不住的疼爱;而看我的眼神,是掩饰不了的冷漠。
这种差别,一个孩子怎么会感受不到呢?
03
上初中后,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像是要用优异的表现向陈志强证明什么。
每次考试,我都会拿到年级前十的好成绩,语文、数学、英语样样出色。
老师经常在家长会上夸我聪明懂事,是班级的榜样。
而陈志强,除了偶尔看一眼我的成绩单,从来不会说一句鼓励的话,更别提参加家长会了,那永远是妈妈的"专属任务"。
"小雨,你想参加奥数班吗?老师说你有天赋。"有一次,妈妈拿着老师的推荐信回来,兴奋地问我。
那是市里最好的奥数班,能被推荐参加的都是尖子生中的尖子生。
我的心里涌起一阵期待,或许这是我能得到陈志强认可的机会。
"想!"我兴奋地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希望。
"不行。"正在看电视的陈志强突然开口,声音冷得像冰,瞬间浇灭了我心中的那点火苗。
"那个补习班太贵了,没必要。"他头也不回地说道,手中的遥控器不停地换着台。
"可是志强,小雨真的很有天赋,老师都说了..."妈妈试图为我争取。
"我说了不行就不行!"陈志强提高了声音,眼神凌厉地看了我一眼。
"女孩子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考个普通大学就行了。将来不还是要嫁人?浪费钱!"
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刺进我的心脏。
在他眼里,我的梦想、我的努力、我的天赋,都不值一提。
仅仅因为我是女孩,我就不配接受更好的教育,不配有更高的追求。
而同样的情景,弟弟初一时。
一天晚饭后,弟弟小声对陈志强说道,"爸,我想参加篮球队。"
陈志强正在看电视,听到这话,立刻放下了遥控器,转向弟弟。
"篮球队?"他的眉毛挑了起来,但很快舒展开来,"好啊!体育锻炼很重要。对身体好,对长个子也好!"
"好啊!体育锻炼很重要。"陈志强立刻答应,脸上的笑容像是绽放的花朵。
"需要什么装备,爸爸都给你买,篮球鞋要买最好的,护具也要买齐全,我们阳阳将来说不定是下一个姚明呢!"
弟弟高兴地跳了起来,而我,站在厨房门口,手里拿着刚洗好的碗,心如刀绞。
同样是孩子,同样是梦想,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这样的不公平,我已经习以为常,但内心的怨恨,却在不断积累,像是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高中时,我的叛逆期来得特别猛烈,像是压抑多年后的一次爆发。
我开始尽量避免在家里吃饭,宁愿在学校多待一会儿,也不想看到陈志强那张冷漠的脸。
我刻意减少与他的交流,即使是最基本的问候也懒得说。
每天放学后,我会在学校图书馆待到很晚,只有确定他已经睡了,我才会悄悄回家。
"小雨,今晚吃饭了吗?"妈妈经常会发信息问我,语气中充满关切。
我能感觉到妈妈的担忧,但我不想让她难做,只能简短地回复。
"在学校吃了。"我通常只回这几个字,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其实,我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便利店买个面包或饭团打发。
饿肚子总比面对那个冷漠的男人强。
每次坐在餐桌前,看着他对弟弟嘘寒问暖,对我视而不见,我都感到窒息。
但我宁愿这样,也不想回那个所谓的"家"。
"小雨,你是不是谈恋爱了?"有一次,陈志强突然在晚饭时问我,那语气像是审问犯人。
我正在低头吃饭,听到这话,筷子停在了半空中。
这是他少有的主动和我说话,却是这样的质问口吻。
我愣了一下,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
"那你整天不回家干什么?"他皱着眉头,眼中满是怀疑,"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乱来?我告诉你,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别整天不三不四的,影响学习。"
他的语气咄咄逼人,仿佛我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
弟弟坐在一旁,低着头扒饭,不敢说话。
这是他难得关心我的一次,却让我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在他眼里,我就是那种会不务正业的孩子吗?
就因为我是女孩,所以晚归就一定是在谈恋爱,一定是在"不三不四"?
"我在图书馆学习。"我冷冷地回答,然后起身离开餐桌,回到自己房间,重重地关上门。
04
高三那年,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学校和图书馆。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考上211大学,离开这个城市,离开这个家。
那一年的寒假,我甚至申请住校,只在周末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陈志强都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而弟弟,早已成了家里的小太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小雨,过年了,在家多住几天吧。"妈妈心疼地说。
"妈,我要备考,学校更安静。"我坚持道。
其实,我只是不想面对这个家的冷漠。
临近高考,我的状态越来越好。虽然压力很大,但我知道,只有考出好成绩,我才能真正逃离这个地方。
高考前一天晚上,妈妈特意做了一桌我爱吃的菜。
"小雨,明天就高考了,好好吃一顿,补充能量。"妈妈温柔地说。
陈志强罕见地放下了手机,看着我:"明天考试,别紧张,正常发挥就行。"
这是他第一次在高考前对我说这种话,让我有些不适应。
"谢谢。"我干巴巴地回答,低头扒饭。
"小雨姐,你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的!"弟弟突然说道。
这一瞬间,我的心软了一下,不管怎样,弟弟是无辜的。
这些年,他一直以为我们是正常的兄妹关系,不知道我所经历的冷漠。
"谢谢,我会努力的。"我对弟弟笑了笑。
高考那两天,妈妈亲自送我去考场。陈志强没来,说是有工作。我并不意外,也不失望。这十五年来,他从未在我的人生重要时刻出现过。
"小雨,妈妈相信你!"妈妈在考场外紧紧握住我的手。
"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笑着回应。
考完最后一科,我长舒一口气。这两天的发挥,我很满意。走出考场,我看到了等在门口的妈妈,她的身边,竟然还站着陈志强。
"考得怎么样?"他问道,语气依旧平淡。
"还行。"我简短地回答。
"那就好。"他点点头,然后走向停车场。
妈妈拉着我的手,小声说:"小雨,别在意,你爸他就是这个性格。他今天特意请了半天假来接你。"
我心里冷笑:是啊,特意请假,多么了不起。可是这十五年来,他缺席了我多少重要时刻?
回到家,我决定查一查我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
这些年来,妈妈对我的亲生父亲讳莫如深,每次问起,她都会转移话题。
我曾经幻想过,如果我的亲生父亲还在,会不会对我好一些?
趁着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开始翻找妈妈的旧物。
在她衣柜的最底层,我发现了一个上了锁的小盒子。
用发卡撬开后,里面是一些旧照片和一叠文件。
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妈妈和一个陌生男人,看起来很恩爱。
我翻到照片背面,写着日期:2006年5月。那时的我才刚出生不久。
"这就是我的亲生父亲吗?"我喃喃自语。
继续翻找,我找到了一份文件,是一份亲子鉴定报告。当我看清上面的内容时,整个人如遭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