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选倒计时四星期,李在明这匹黑马民调飙到46%,把对手甩得老远,被称为“韩国版川普”的他,党内提名势如破竹,外界看好他可能成为亲华总统,重新拉近中韩关系,可对手国民力量党虎视眈眈,文在寅案、官司麻烦、甚至美国的影子,都让这场选举悬念丛生,李在明这把究竟是能稳赢,还是会被绊倒呢?



文案|编辑:清

韩国大选进入最后冲刺,距离投票日只剩四周,共同民主党的李在明成了最大热门,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高达46%,远超其他候选人,在党内提名中,李在明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对手,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难怪有人戏称他是“韩国版川普”。

李在明的亲华立场,如果他顺利当选,可能会扭转尹锡悦执政期间中韩关系的低谷,让两国重回合作轨道,不过,领先并不意味着稳赢,摆在李在明面前的障碍可不小。他的官司纠缠、文在寅案的连锁反应、美国可能的干预,以及韩国政坛的激烈博弈,都让这场选举充满变数。

李在明的领先离不开他多年来在政坛的积累,作为京畿道前知事,他在基层治理和民生议题上赢得不少民心,共同民主党内部,他通过强硬的改革主张和对尹锡悦政府的犀利批评,巩固了党内支持。民调的亮眼数据,反映了选民对现政府的不满,以及对李在明变革承诺的期待。



李在明在外交上的亲华倾向,让外界对中韩关系的前景充满想象,尹锡悦上台后,韩国在外交上全面倒向美国和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一度冷淡。李在明若当选,可能在贸易、文化等领域推动中韩合作,甚至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寻求更多与中国的沟通,这对急需稳定区域环境的东亚局势来说,或许是个积极信号。

但李在明想把民调优势变成选票,还得先过几道坎,其中最棘手的,是他自己的官司麻烦,去年,李在明因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被起诉,案件涉及他在竞选期间的某些言论是否构成不当拉票,二审时,法院判他无罪,让他暂时松了口气。

可就在本月1日,韩国大法院推翻了二审判决,要求重审,这一下,事情变得有点悬,韩国法律规定,如果候选人在选举前被判有罪且刑罚超过一定程度,就得退出竞选。重审的结果和时间,直接关系到李在明能不能继续跑这场总统赛,如果重审在选举前结束,而法院又判他有罪,那他的竞选之路可能就到此为止。



共同民主党显然不会坐以待毙,党内已经开始施压,要求法院把重审日期推到大选之后,他们的算盘很清楚:只要李在明先当上总统,就能用总统豁免权让自己免受指控。最近,民主党甚至放出风声,如果法院不配合,可能推动弹劾大法院院长,这种强硬姿态,显示了李在明团队对这场官司的重视。

但法院也不是省油的灯。韩国司法系统近年来常被指受政治影响,执政的国民力量党可能通过舆论或程序施压,让重审提前进行。法院最终会怎么安排,谁也说不准,但这无疑是李在明眼下最大的危机。

除了自己的麻烦,李在明还得面对文在寅案带来的余波,前总统文在寅最近因涉嫌受贿被检方传唤,这件事在韩国政坛掀起不小风浪。文在寅是共同民主党的核心人物,他的政治遗产和个人声誉对党派影响巨大。



检方传唤的时机耐人寻味,正好赶在大选前夕,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国民力量党的政治操作。执政党很清楚,文在寅的形象一旦受损,共同民主党的整体支持率可能跟着下滑,韩国选民对政治丑闻格外敏感,如果国民力量党把文在寅案炒作成共同民主党集体腐败的证据,李在明的民调优势可能被削弱。

共同民主党已经在努力应对,他们一方面为文在寅辩护,强调检方调查缺乏证据;另一方面试图转移焦点,批评国民力量党借司法打压对手。李在明本人则小心翼翼,避免直接卷入文在寅案的争论,而是把竞选重心放在经济和民生议题上。如果文在寅案的热度能被压下去,或者检方调查最终不了了之,李在明或许能稳住阵脚,但如果案件持续发酵,甚至文在寅被正式起诉,那李在明的选情可能会受到不小冲击。



另一个潜在的风险,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重要盟友,韩国的外交动向从来离不开美国的影子。尹锡悦执政期间,韩国与美国的关系空前紧密,不仅加强了美韩军事合作,还与日本达成和解,形成了美日韩三方联手对抗中国的格局。

李在明的亲华倾向,显然让美国有些不放心,如果他上台后调整韩国外交,重心向中国倾斜,美国在韩国的军事基地和地区战略利益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可能延续的背景下,美国对盟友的控制欲更强。

虽然美国公开干预韩国大选的可能性不大,但暗中施压并非不可能,比如,通过外交渠道向韩国政府或媒体释放信号,强调美韩同盟的重要性,或者通过智库和舆论,放大李在明亲华立场的“风险”。



韩国国内本来就有一部分选民对亲华政策持怀疑态度,如果美国的声音被放大,李在明的支持率可能受到波及。更麻烦的是,美国的影响力不只在舆论层面,韩国经济高度依赖对美出口,任何来自美国的经济信号,都可能让选民重新思考候选人的外交立场。

韩国政坛的复杂博弈,也给李在明出了一道难题,从尹锡悦宣布戒严令到被弹劾,韩国政治在过去几个月里像坐过山车,执政党与在野党、宪法法院与行政系统、大法院与地方法院,各个势力都在角力。

李在明本人的政治命运,也是这场博弈的缩影,从热门候选人到被起诉,再到二审无罪、三审发回重审,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现在,共同民主党内部空前团结,但国民力量党不会轻易认输,他们可能继续通过司法、舆论甚至街头抗议,试图翻盘。



李在明要想突围,必须在最后四周稳住局面,面对官司,他需要确保重审时间不影响竞选,同时维持清白形象。面对文在寅案,他得平衡党内团结和公众观感,避免被丑闻拖累,面对美国可能的干预,他需要在亲华与平衡美韩关系之间找到空间。

而且他得在竞选活动中持续传递清晰的执政理念,让选民相信他能带领韩国走出眼下的乱局。韩国选民向来重视候选人的稳定性和可信度,李在明能否在这点上交出满意答卷,决定了他在大选中的成败。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