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时间,对马瑞利意味着什么?马瑞利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申克磊,在上海车展现场说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我们力求在90天内将一个概念转化为最小可行产品,助力客户快速赢得市场先机。”
“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是马瑞利一直秉承的理念,全球性企业的身份,需要马瑞利一方面适应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学习中国市场,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球。
目前全球车企和Tier1都公认的一点是,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汽车研发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新的概念、理念和车型都率先在中国市场涌现。讲求效率是马瑞利的最大优势之一,也是企业的价值观,高效率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力,还能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申克磊向包括TheCars在内的现场媒体介绍,马瑞利的核心关注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市场需求,二是马瑞利的客户,三是马瑞利的产品。“在需求方面,我们秉持‘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强调对市场的前瞻性洞察,与客户共同打造下一代所需的产品。”
在本届上海车展的马瑞利展台,“动量实验室”展示了前瞻性的研发项目。申克磊认为行业趋势要求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这是市场需求驱动,消费者在购车时都希望看到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对于马瑞利而言,前瞻性研发需要快速落地,在“动量实验室”,能看到马瑞利中国各事业部最新的下一代产品。
“‘锋影光刃前照灯’是一款非常纤薄的前大灯。其难点在于如何在保证安全需求(如亮度、远近光和信号灯)的前提下实现超薄设计。目前市场上最薄的前大灯大约是10毫米,我们做到了5毫米,并且是在90天内完成的。”
申克磊透露,针对这款90天的作品,马瑞利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进行了深入的洽谈,预计明年能看到搭载这款超薄前大灯的量产车型。
为什么这款高效诞生的产品能迅速捕捉到目标客户呢?申克磊认为,首先中国市场对轻薄设计非常青睐。其次薄型灯为OEM厂商在前端设计上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前大灯不会占据车头很大比例。“通过采用超薄设计,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为车头设计留出更多空间。”
全球首款TFT-OLED 像素化尾灯是马瑞利展出的另一款前瞻性研发项目,这款尾灯几乎看不出来明显的像素点,图像更加平滑。同时它还可以显示更多信息,实现车与车之间的通信,例如显示符号或动画等。
除了车灯,马瑞利还展现了内饰方面的全新技术,比如智能风口。申克磊表示,这项技术是汽车智能化趋势的体现,汽车智能化主要分为感知阶段和执行阶段。“对于风口而言,智能化意味着能够根据人的位置和状态自动调整风向和风量。就像智能手机的人脸识别一样,汽车也需要知道风应该吹向哪里,并且在人移动时能够跟随吹送,实现更精确的控制,而不是简单的档位和方向调节。这就像显示屏一样,需要越来越高的像素。因此,这对马达和风口的设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马瑞利推出智能风口的原因。”
聊到一些即将量产或者刚量产的新品,申克磊同样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展台的“小黑屋”里,是马瑞利另一个创新项目“全彩流媒体近场投影”,可以将图像投射到墙上,也可以将图像投射到地面上。“如果在车前或侧面投射出警示图案或动画,可以提醒周围的人注意安全。这款投影的主要亮点在于体积小,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小很多,因此可以灵活地安装在车身的不同位置。”
投影,画面质量是核心,而投影的分辨率是决定画面清晰度的关键参数。分辨率越高,投影呈现画面会拥有更高的像素,像素点越多会让画面越清晰。“清晰度是一大优势,马瑞利在车灯领域深耕多年,在光学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像素是一方面,但最终投射到地面上的图像是否平滑清晰,才是关键。这绝对是马瑞利的强项。”申克磊自信地说道。
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不断地研发投入,势必会增加成本压力。申克磊认为成本压力是整个产业链普遍面临的问题,包括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
“针对成本压力,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持续创新。比如单阀双控电控减振器,马瑞利将传统减振器的双阀设计改为单阀设计,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二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提供更多的功能。这是我们的主要策略。当然,正如国家所倡导的,我们希望行业能够进行良性竞争,恶性竞争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共识。因此,我们一方面希望拥有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应对压力。”
图文 / 西南
值班编辑 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