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岗的困境与出路
测试岗最大的困境在于,踏进去容易,走出来却很难。因为这个岗位看似很好进,只要你懂一点技术逻辑,能按流程给系统跑用例、写日报,就可能被录用。而且它的岗位类型丰富。
最常见的是软件测试,也叫功能测试,日常工作就是测系统、报bug、写测试报告。技术含量稍高些的是自动化测试,这需要写脚本、搭建测试框架。要是你学的是电气自动化、机械这类专业,还有硬件测试可选,比如做设备调试、电压电流调试。
想轻松点的话,还有游戏测试,不过大多是外包岗,发展较慢。若是化学生物药学类专业,还有药品测试、实验类测试可做,负责检测含量、稳定性、安全性等参数。在一些大型制造业、医药设备、芯片企业,还存在系统测试、车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岗位。
适合进入测试类岗位的专业范围很广。首先是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自动化、电气机械类适合进系统和硬件测试岗位。材料化工、生物药学类能进医药实验室类测试岗位。有数学统计学背景的同学,只要学些代码,就可以往数据测试、自动化测试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专业对口能进,专业不对口努力一下也能进。
这就带来了第二个困境:岗位话语权太小,影响力低,还容易背锅。测试是所有岗位中参与感强但主导感弱的存在。系统怎么设计、产品逻辑怎么改,测试人员说了不算,插不上嘴。项目上线与否不能决定,可一旦出了bug或延期,第一个被指责的往往是测试,因为处于最后环节。
上线失败,是没测出来;逻辑出问题,是没提前发现;哪怕别人写的烂代码,测试阶段没提出,锅也要测试来背。就像兜底的人,却没有兜底的权限。
不过,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软件类、系统类和网络测试,药品类、实验类和硬件类测试不太一样,这类测试流程规范,职责清晰,不容易背锅。但问题是发展路径单一,技术提升慢,说白了就像打螺丝,只是打得比较体面。
很多同学毕业后进入实验面试的测试岗,也就是实验员,十年如一日地测试指标、写实验报告。流程做熟了,换个单位又得重新学一套。学会了操作,却没有设计能力;做着测试,却没有分析能力。岗位看似稳定,实则个人竞争力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更尴尬的是,测试文化在很多公司不受重视,多数时候只是流程合规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岗位有没有出路呢?
有,但得主动寻找,不能等别人安排。
1. 自动化测试转型:学会脚本,弄懂流程和工具,从单纯点击操作转向大型系统测试,岗位竞争力翻倍,薪资也更稳定。
2. 转产品或项目管理:测试人员最懂流程,最接近用户使用逻辑,学会表达,掌握工具后,能胜任产品经理或项目其他岗位。
3. 深耕行业测试岗:像芯片、电力、车载系统、医疗器械等行业的测试,要求高但壁垒强,只要坚持3年,薪资能翻倍。
4. 转向用户或数据分析:测试的复杂场景能力和数据分析的还原路径相似,学些SQL,掌握分析工具,就能顺利转型。
对于实验员类测试岗位:
1. 转质检和质量管理岗:做过实验,熟悉产品标准,了解指标控制,可以申请质控岗、QA岗、QC岗,尤其适合医药企业、食品工厂、材料厂、化工厂等。只要能将实验数据上升到质量问题分析,就有价值。
2. 转注册申报合规岗:在医药和化工行业,很多产业涉及注册备案、流程合规、报告撰写等工作,既需要懂实验术语,又要会写材料。文笔还行、耐心足够的话,完全可以转这种文案型技术岗,不用反复干体力活,收入还能提升。
3. 转实验室管理或设备专员:如果不想跳出实验室体系,可以争取升到实验室主管、仪器管理员、流程优化专员等岗位。虽听起来不高端,但相对轻松,收入稳定,有些大公司还愿意提拔内部熟悉流程的老员工。
4. 考编、考研、出国进修:实验类测试岗学历天花板明显,本科进实验室多是打工人,硕士也容易卡在实验助理位置。要是喜欢实验逻辑,建议直接考研读博、出国深造,回来可进高校研究所、国药系列研究院、质检系统,不然很可能工作多年,工资还卡在4000 - 6000,晋升没份,改革没份,项目中标也没份。
最后说一句,测试岗看似轻松稳定,最消耗人的恰恰是那种不知不觉的消耗。它不会让你经历大失败,却会一点点磨光你继续成长的能力。今天做测试没问题,但要是三年后还在点系统、写日报、填实验报告,那就问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