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关于“特朗普若试图结束俄乌冲突”的言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背景与逻辑,结合俄乌冲突的复杂局势、美国国内政治斗争以及历史案例的类比:

1. 历史类比:肯尼迪遇刺案的警示

梅德韦杰夫多次将特朗普与肯尼迪的遭遇相提并论。肯尼迪因反对越南战争并试图削弱军工复合体的利益,最终遇刺身亡。梅德韦杰夫指出,特朗普若试图结束俄乌冲突,同样会触及美国军工集团的利益。这些利益集团通过持续的战争牟取巨额利润,而特朗普的停战主张可能被视为威胁,从而引发类似肯尼迪的结局。

2. 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驱动

美国军工复合体被视为俄乌冲突持续的重要推手。特朗普曾多次声称“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并计划削减对乌军援。梅德韦杰夫认为,这种政策将直接损害军工集团的商业利益,可能招致其激烈反扑,包括通过暗杀手段清除障碍。

3. 特朗普的“和平主张”与政治风险

特朗普的竞选承诺包括推动俄乌和谈、减少介入外部冲突,这与民主党及部分共和党精英的立场相悖。梅德韦杰夫指出,美国政治生态中存在“影子政府”或深层势力,他们通过战争维护全球霸权和经济利益。特朗普若挑战这一体系,可能面临不可预测的后果,包括被暗杀。

4. 暗杀未遂事件的现实印证



2024年至2025年间,特朗普至少遭遇三次暗杀未遂,其中一次涉及乌克兰武器黑市(如瑞安·劳思案)。梅德韦杰夫借此事件强调,乌克兰可能成为暗杀行动的“工具”,并暗示美国国内反特朗普势力与外部力量(如乌克兰)存在勾结。尽管缺乏直接证据,但俄罗斯借此挑动美乌矛盾,削弱西方对乌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