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民网红梦”要结束了?
最近,千万级主播集中“停摆”,纷纷开启休整期。
2025年4月,拥有1563万粉丝的抖音主播“彩虹夫妇”宣布暂停直播,称过去五年超1000场高强度直播(场均8小时)导致身体透支,将重心转向家庭与健康。追溯其发展历程,这对从保险行业转型的夫妻档,凭借“女追男”“姐弟恋”等情感化短视频成功积累流量,如今却在流量巅峰期退场。
这并非个例,超3000万粉丝的“衣哥”2月退居幕后转型食品健康赛道,“美妆微商第一人”吴召国3月因身体原因暂别快手直播。去年,全网掀起网红翻车大潮,或许这始终是一抹阴影,笼罩在整个电商直播的天空,也让主播们“寝食难安”。
“人设生意”难度升级?
在直播电商的黄金时代,头部主播们凭借精心打造的人设,在粉丝经济的浪潮中赚得盆满钵满。以“彩虹夫妇”为例,从他们的带货结构中就不难看出,其商业价值在过去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具体来看,彩虹夫妇的带货范围从食品饮料升级到智能家居,再是美妆个护,2021年美妆带货占比仅11.28%,到2025年该品类占比突破30%,成为核心增长点,2025年3月其美妆类目GMV达2500万-5000万元。
蜜丝婷防晒霜单链接销售额占比近半。4月“谷雨年度超级品牌日”专场中,谷雨雪肌套组贡献超千万GMV,美妆历来是整个直播带货赛道利润最高的品类之一。彩虹夫妇过往铺垫的人设迎来巨大变现。
然而,时至今日,随着行业的发展,人设生意的难度不断升级。
首先是行业大环境,近5年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增长了10.5倍,而直播带货所衍生的投诉举报量也增加了47.1倍。消费者所反馈问题的方向则主要集中在商品三无、货不对版、退换货困难等,虚假繁荣也在被暴露。
消费者对“人设”的信任度在发生变化,过去靠情感化、故事化包装吸引流量的方式,在信息透明化的今天,更容易被质疑和审视。消费者对“叫卖式”带货免疫,反而更青睐店播的稳定价格与即时服务,2025年李佳琦直播间车厘子质量事件引发的售后争议,凸显达人直播的品控短板。
其次,2022年“彩虹夫妇”因自曝高额利润引发税务调查,虽删除视频并回应“坚守合规”,但这一事件成为行业监管趋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税务稽查对直播行业形成强大震慑,2021年税务局查明,薇娅2019年至2020年期间偷税6.43亿元,少缴税款0.6亿元,追缴并罚13.41亿元;雪梨、林珊珊也分别追缴并罚6555.31万元和2767.25万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对主播税务、选品合规的监管日益严格,推动主播从粗放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人设打造不再是一劳永逸的流量密码,反而可能成为制约主播发展的瓶颈。
另外,人设的脆弱性还体现在流量波动上。彩虹夫妇2023年曾坦言直播间流量“腰斩”,从百万人场观骤降至50万以下;衣哥2022-2024年场均GMV从1000万-2500万元跌至250万-500万元,吴召国2025年美妆带货表现疲软。
值得关注的是,“彩虹夫妇”停播后并未完全离场,抖音账号持续更新短视频,商品橱窗保留超100件商品,其账号矩阵“彩虹夫妇小号”“彩虹亲子生活”等仍正常开播,仅夫妇二人暂未出镜。
虽然人设生意不再好做,但没人舍得就此从日进斗金的生活中抽身。
电商赛道不再需要大主播?
曾经,头部达人主播是直播电商的绝对主角,他们凭借强大的个人影响力,吸引着海量流量,主导着带货市场。但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达人影响力式微,店播模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2025抖音电商店播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全国直播电商销售额达4.3万亿元,其中店铺自播贡献占比接近52%,“店播”已经成为直播带货的主流。
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抖音平台开启“店播”的品牌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13%。通过直播带货获得收入的商家中,“店播”动销商家占比69%,超1000个商家的“店播”销售额过亿元,2.1万个商家“店播”销售额超千万元。
品牌为什么纷纷转向店播?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对达人主播的依赖。
过去,品牌依赖达人主播带货,需要支付高昂的坑位费(百万级)和佣金(15%-30%),成本压力巨大。而店播可以让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沉淀私域流量,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营销节奏。
另一方面,大主播们的带货“魔力”正在肉眼可见地消退:
2024年“6·18”期间,李佳琦在预售首日带货近27亿元,这一数字相较前一年的50亿元下滑了近50%。在抖音,小杨哥未能挤进带货榜前十。辛巴在“6·18”之前更是被快手封号一个月。
《2024抖音电商达人成长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电商新增带货达人528万人,同比增长74%,但带货达人的总销售额同比增长为43%,大幅落后于达人数量的增速。
去年上半年,平均每天有56万中小达人带货,订单量同比增长 65%,每天有17万腰部达人带货,订单量同比增长51%,两者增速都远超头部达人的17%。
同时,不少品牌通过店播、定制短剧等模式直达消费者,以韩束为例,该品牌通过与抖音网红姜十七的合作,推出了《心动不止一刻》《一束阳光一束爱》等五部微短剧,不仅创造了50亿的总播放量,还实现了33.4亿元的交易总额。
长此以往,大主播的“含金量”急剧下降。
“全民网红梦”要结束了?
可以肯定的是,直播电商的颓势摆在眼前,艾瑞咨询发布的研报指出,2019年至2023年直播电商增速已经从245.9%的三位数逐渐跌至两位数,并且2024年至2026年增速预计将在18%上下。
同时,网红达人的翻车也在同步上演。2024年,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发酵,频繁登上热搜。安徽三只羊公司的“小杨哥”,累积的问题终于因带货假冒香港月饼事件和曝光的内部问题翻车。
东北雨姐也因为一把木薯粉条粉丝数直线下滑;随后,李佳琦直播间出现虚假红包,辛巴与“小杨哥”因为大闸蟹纷争。双十一前夕,董宇辉的“文化人设”从居里夫人发明X光机的常识性错误,到“羽扇纶巾”的读音错误而崩塌。
“全民网红梦”终于要结束了?
就目前来看,并没有。微博发布了一项关于当代年轻人就业的问卷数据,数据显示,近万名受访应届毕业生中,有61.6%的人表示就业时会考虑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只有38.4%的人选择完全不考虑。
头部主播们也并未完全离场,而是积极寻求转型之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衣哥”“吴召国”尝试复出后调整赛道,前者聚焦食品饮料,后者以全新形象回归;彩虹夫妇通过矩阵账号维持直播生态,为复播储备流量。这种矩阵运营模式,能够在主播个人休整期间,保持品牌的活跃度和流量的稳定性,避免粉丝流失。
其他头部主播也纷纷效仿,通过打造多个账号,覆盖不同的领域和受众,扩大影响力和流量池。
其次,孵化自营品牌成为不少头部主播的选择。
辛巴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自营品牌,2018年在直播间推广卫生巾品牌棉密码总销售额达到30亿,在快手渠道上保持着43%的复购率。目前,辛选集团已经累计推出数十款自营品牌,覆盖多个品类,其中食品品牌尖锋食客首次直播带货就取得了GMV1.13亿元、订单量97.5万单的成绩。
除了自营品牌,还有“选品”模式,如新东方的“东方甄选”、疯狂小杨哥的“小杨臻选”以及李佳琦的“美ONE优选”等,通过挑选优质供应商合作,贴上直播间甄选、优选的品牌标签,提升商品的品质和可信度,同时增强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
2024年,头部主播们集体盯上了短剧,将其作为新的营销战场。
短剧天然具有营销属性,能够通过场景化的内容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的曝光度和产品的转化率。3月份,辛选集团宣布成立专注于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公司,5月底推出与欧诗漫合作的品牌定制短剧《她似珍珠璀璨》。
疯狂小杨哥和薇娅也纷纷入局短剧赛道,薇娅成立谦萌文化专注于短剧,小杨哥推出首部付费短剧《傅爷,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
然而,短剧营销并非一帆风顺,小杨哥的短剧因导向不正被全网下架,辛选和薇娅的短剧后续也反响平平,品牌对定制短剧的投入热情在减退。短剧营销需要在内容质量、价值观导向和商业转化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
“后超级主播时代”明显又是一场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