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上高速那一刻,才是真相大白时刻。
朋友刚提了辆奥迪A6L,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约我来了场千里走单骑。我寻思着正好手头有台沃尔沃S90测试车,不如来个高速大比拼,看看这俩常年C级车销量榜上的对手到底谁更值得买。
跑了三天高速,盘踞了近两千公里,感受深刻得很!讲真,如果不是亲自连续跑这么长时间,打死我也不会发现这两车差别竟然这么大。
一台是德味十足的技术驾驶感,一台是北欧风的舒适安全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灵魂。别看它们同为C级车,同样搭载2.0T发动机,实际驾驶体验却大相径庭——甚至让我怀疑它们是不是还能算同级别对手。
高速稳定性这方面,奥迪A6L确实有它的一套。120码巡航,方向盘很轻,几乎没什么反馈,但车身稳如泰山。就是那种“老子就是德系车,高速都跟开火车一样稳”的感觉。特别是过弯道时,底盘的表现几乎让你忘记自己开的是轿车而不是坦克。
S90就截然不同了。
同样的速度下,方向盘传来的路感比A6L丰富得多,转向精准度也高出一大截。高速并线时S90那种轻快灵敏的反应,让我想起十年前试驾过的3系,只不过更有分量感。但说实话,要是连续高速跑六七个小时,S90的这种“透明感”反而会让驾驶员更容易疲劳。
驾驶感受不同,油耗表现也差得远。
我俩一前一后,基本相同路况和驾驶习惯,A6L百公里综合油耗稳定在7.8左右,S90得益于那套48V轻混系统,百公里只有6.9。一整趟下来,光油钱就省了小一百。去他娘的,要知道这还是没捡便宜加的92号!
说到隔音,那真是拉开了差距。
沃尔沃S90的风噪控制水平可以媲美更高级别的豪车,整车就像个密闭的大罐子。一路上我和朋友用微信语音交流,他那边A6L总是要提高音量才能压过风噪,我这边却能用正常音量交流。奥迪A6L的胎噪控制比S90强一些,但整体静音表现,S90胜出不少。
到了夜晚,大灯表现也是天壤之别。
S90的“雷神之锤”不是白叫的,照射距离和宽度令人印象深刻。朋友的A6L是低配,只有卤素大灯,差距就更明显了。安全配置这块,沃尔沃不愧是把“安全”刻进DNA的品牌,主动安全系统比A6L反应更灵敏,几次前方突发状况,S90都提前预警减速。
高速上跑久了,屁股的感受最诚实。
沃尔沃S90的座椅可以说是这个级别最舒服的之一,恰到好处的软硬度,加上出色的腰部支撑。连续开四五个小时下来,腰椎没有一点不适。A6L的座椅偏硬一些,短途还好,久坐就略显疲劳。
不过A6L在科技配置这块给了我不少惊喜。全液晶仪表盘的可玩性远超S90,方向盘上的按键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多媒体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流畅度也是A6L更胜一筹。
说到空间,高个子坐后排,S90能比A6L多出近两指的头部空间。但A6L后排中间地台更平,三个人坐着舒适度更高。
最让我惊讶的是,到了第三天,这两车的差距变得更明显了。S90依然一如既往的稳定表现,而A6L的变速箱却开始有些小脾气,走走停停的路段略显顿挫。我琢磨着,要么是车还在磨合期,要么就是这变速箱真不如S90那套8AT来得成熟。
加油站闲聊,朋友爆出他的A6L落地接近40万,我这台S90测试车的市场价不到35万。
啧啧——
比起BBA的品牌溢价,沃尔沃S90简直就是隐藏在豪华车市场的超值选择啊!要我说,就冲那省心的维修保养费用和更低的油耗,长期下来能省不少钱。
回程路上,我忍不住思考:这俩车还能算是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吗?A6L更像个“四个轮子的商务套装”,稳重有面子;S90则像个“有温度的豪华座驾”,既能满足高端商务需求,又能做家用。定位已经悄然拉开了差距。
不知道你怎么看?如果预算在35-40万之间,你会选择更有面子的A6L,还是性价比更高的S90?留言告诉我你的选择!
我猜奥迪粉会说我偏心,但老实讲,开了20多年车的我,只在乎实际体验,品牌早就不是我第一考虑因素了。啥车开起来舒服,啥车才是好车。
拍拍屁股下车的那一刻,才是最真实的评判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