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施治共建幸福河湖
遂宁市委书记、市总河长 严卫东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几何中心,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涪江纵贯全境、穿城而过,在中心城区形成西部最大的城市静态活水“观音湖”,构成“一江七河九湖泊”“两山四岛八湿地”的城市生态和公园体系。
近年来,遂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六字”治水思路,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系统施治共建幸福河湖,蟠龙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已成功申报2025年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幸福河湖建设计划,成功争取到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8000万元。涪江(船山段)、琼江(安居段)被评为省级幸福河湖,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维持100%,为建设山明水亮的美丽遂宁优化了“水生态”、为遂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水动力”。
一、“五长共治”管好美丽河湖
针对涉水问题种类多、数量多、专业性强的特点,以“河长+”理念建立推广“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河道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的“五长共治”河湖管护模式。
“行政河长”落实责任。坚持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策略,建立覆盖市县乡村,统筹河长、林长、田长的责任体系,整合力量管护好区域内生态环境。
“技术河长”专业支撑。聘请水科院团队,定期开展专家会诊剖析问题,解决主管部门专业力量不足等现实难题。
“河道警长”严格执法。整合警务资源参与河湖管护,联打联查和快侦快处涉水违法行为,累计办理破坏水域生态刑事案件172件。
“检察长”联合监督。与上下游共建嘉陵江川渝段首个全流域公益诉讼跨区域协调机制,开展检察公益诉讼跨区域联合巡护,实现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有效衔接。
“民间河长”广泛参与。积极鼓励引导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社会人士担任民间河长,引导群众争做治水践行者,主动向行政河长反映问题800余个,形成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二、“三水统筹”治好生态河湖
树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观念,岸上岸下一起管,治标治本一并抓,促进水生态持续改善,人水更加和谐。
保护水资源。强化重点河流水量分配和水资源调度,涪江流域11处省考断面最小下泄流量和生态流量日均达标率均在90%以上。推进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2024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约11.7%、9.9%。
改善水环境。常抓清河护岸,重抓源头治理,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地下管网新城“补空”、老城“更新”、集镇“整治”,持续完善污水处理体系。2024年以来,完工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5个,建成污水管道88.8公里,消除雨污合流管道117.6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9.9%,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51.6万吨/日。
优化水生态。围绕河流岸线积极打造生态走廊、公园湿地,建成全省最大环湖城市湿地公园群,形成自然水体的净化器和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获评1个国家湿地公园和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三、“三业同抓”建好效益河湖
积极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推动各类涉水业态健康繁荣发展,努力把河湖的生态价值、资源价值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整治砂石业。积极推进砂石资源管理模式改革,构建“政府主导+国企运作+多元参与”的砂石国营模式,创新研发“遂宁市智慧采砂综合监管系统”,实现对砂石资源“采、运、产、销”全过程动态监管,相关经验被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收录。
规范种养业。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完成各类水利投资22.8亿元,科学引水、调水、供水能力持续提升,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6.2万亩。开展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等专项行动,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实现全省唯一整市推进“鱼米之乡”示范建设。
赋能服务业。围绕水文化打响“一壶舍得酒·半城观音湖”城市品牌,立足“能看、能摸、能玩”做活文旅“水文章”,举办S2N水上音乐节、古风花船巡游等亲水活动,打造以“观音湖”为统一标识的演艺赛事经济。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招引国际顶尖团队规划建设“未来水世界”项目,打造出门可达的水上运动基地、随处可见的滨水消费场景、“威尼斯”般的近水文旅环线、人人可享的亲水健康基地,有力促进引客入遂增活力。
来源:四川河湖
编辑:刘峻江
责编:赵 鑫
编审:詹良华
终审:王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