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童的这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比大家想的更重要。
因为斯诺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非政绩”项目。
一直以来中国体育都有一个问题,政绩化
他有利,但也有弊,他曾在过去带给大家无上辉煌,但也造就了不少延续至今的问题。
什么叫政绩化,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脱离市场拿金牌的思路。
比如女足,按市场路线,中国女足不太可能拿世界亚军。
不信的人可以自己回忆一下,你看过女足比赛吗?你叫得出一只女足俱乐部队名吗?你能回忆起几个【现役】女足运动员名字?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这三个问题都是挂零,因为女足在国内就没有大众土壤。大部分人的关注不是出于对项目的关注,而是对国家成绩的关注。
欧洲玩足球够早了吧?各种百年豪门,那欧洲女足联赛什么时候开启的呢?
2018年,皇马曼联陆续建立了女足球队和青训体系。而国内呢?男足联赛中超甲A都没玩明白,正常逻辑下国内女足距离商业化还有相当距离,更不用说凑齐一只职业球员队伍了。
但我们就是凑出了一只女足国家队,对吧?
这就是名震天下的小巧女难少战略,在没有女足联赛,没有女足球队,甚至连女足观众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靠着行政力量虚空爆兵,用体工大队编制维持了一只女足国家队常备军。所以早年女足吊打国外,因为国外女足还在业余时代,我们有一只半职业化队伍,领先半个时代。
从加强国民自信心,引导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角度看,这个思路毫无疑问是对的,非常成功的发挥了我们国家计划经济优势,扬长避短。但这个模式,也留下无数延续至今的问题。
一些噩梦级的难题,更是让姚明刘国梁等盖世英杰都折戟沉沙。
那就是商业联赛和国家队的平衡问题
体工大队适合早年的现代运动萌芽期,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未来必然是要走商业联赛模式。
所以姚明刘国梁他们的目标,都是将原本的体工大队模式,转化为商业联赛模式。
但这出现了一个问题,要搞商业联赛模式,你得建立成熟的商业联赛。
可成熟的商业联赛,又往往会和国家队赛程冲突。
这时要怎么取舍?
姚明整个职业生涯都为此困扰,
NBA是商业化联赛,观众众多,所以赛程很密集,你作为球队主力,肯定得打吧。
但国家队,也少不了姚明这个擎天柱,所以怎么办?你说没关系,我特别能吃苦,两边都打。
精神上是值得敬佩的,但现实中,运动员伤病是一个唯物问题,不是说你想硬撑就能硬撑的。
CBA也差不多,CBA联赛日程和国家队比赛冲突了,你怎么办?
你说没问题,一切以国家队成绩为重,咱们减少CBA赛程,为国家队让路
好,问题来了,一年一百场比赛的联赛,和一年五十场比赛的联赛,那个门票收益,转播收益,肯定不是一个档次,你为国家队让路弄个特别少的赛程,联赛商业化还怎么搞?
成熟的赚钱的商业联赛,一定是赛程排满门票满座,大家天天看个爽的,这天然就和国家队赛程冲突了。
刘国梁那边也类似,
要搞好乒超联赛,肯定应该吸取全世界各国高手,高水平对抗才有精彩比赛才能吸引观众对吧?
但问题来了,
世界各国高手在乒超练厉害了,摸清中国球员球路了,回头把中国队一顿暴打怎么办?算谁的?
这个问题连NBA都有,各国球员在NBA练级,回头把美国梦之队一顿暴打,你怎么办?
当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没啥好说的,商业至上。可中国这边这问题就难回答了。
搞商业体育是为了提升水平为国争光,结果你商业联赛和国家队冲突了,这咋办呢?
体工大队时代这不是问题,一切为了国家荣誉
但商业联赛时代,这问题就是难倒了一堆英杰。
而斯诺克的意义在于,首先他是一个“非政绩”项目,
姚明要面对我是打NBA总决赛还是打国家队比赛这种噩梦问题,甚至因为两边跑导致伤病减少职业生涯
斯诺克不用面对这种难题。
其次斯诺克又是一个确实有大众土壤的运动项目,而不是一个仅在奥运会期间靠官方宣传大家才关注的项目。这两年国内斯诺克热度极高,网上很多相关视频和观众,也就是斯诺克选手哪怕拿不到世界冠军奥运金牌,靠各种商业联赛也能维持收益。
也就是斯诺克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绕开原来体工大队历史代码,另起炉灶重新建立商业联赛的运动项目。某种意义上,他和电竞很像。
很多人认为商业化角度,电竞领先国足一万年,因为电竞并不是奥运项目,不涉及政绩,没有各种场外微操,大家可以完全的自由发展,而国内电竞土壤又是确确实实无数玩家参与的,于是发展出了最成熟的商业化赛事。
一个射击冠军,大家会非常振奋,但产业角度促进有限,因为国情原因,国内是不可能有射击运动土壤的。
马术也类似,运动本身不太可能全国范围内大量铺开。
但斯诺克,电竞的冠军就不一样了,
这些项目本身高度平民化,有大量参与者,
又不是政绩类项目,不用平衡国家队各种顾虑
很适合商业联赛自发生长
这些项目出现冠军,意味着这些项目的国内普及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一旦出现一个冠军吸引大家关注,很可能又会带动一大波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