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去其他国家做生意。途中,商人停下来休息,狗儿趁机把放在一旁的肉给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打断狗儿的腿,并将其丢弃在路旁。

这时,舍利弗尊者看到这只断了腿且饥饿不堪的狗儿,便去城里乞食,然后用神通力飞到狗儿身边,给它食物。狗儿吃完后,舍利弗尊者为其开示说法。狗儿命终后,转生到舍卫国的一户婆罗门家。

一天,这位婆罗门看见舍利弗尊者独自入城乞食,便上前询问:“尊者没有沙弥随行吗?”

尊者回答:“我没有沙弥随行,听说您有一子,可否随我出家?”

婆罗门说:“我有一幼儿,名叫均提,现在甚为幼稚,待其年纪稍长再让他跟随尊者出家修行是否更好?”

于是,等到均提七岁的时候,婆罗门便带他到祇洹精舍出家修行。均提沙弥不断地勤修佛法,精进用功,最后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

均提沙弥思惟今生能得遇圣者、悟道证果,必是过去的因缘。于是他用神通力观见自己过去世为一只饿狗,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今日方能为人并获圣果。

于是均提沙弥发愿:“我蒙尊者之恩,得以脱离诸苦,今生应当终身随侍于尊者。”便终身求作沙弥而不受大戒。

当时,阿难尊者见此因缘,请示佛陀:“不知此人曾造何种恶行,受此狗身?又曾造何等善根,蒙尊者救助而得解脱?”

佛陀告诉阿难:“迦叶佛时,有一群比丘聚集一处修行。当时僧团中有一年少比丘音声清雅且善于梵呗,人皆乐听;另一位年长比丘音声浊钝,不善梵呗,但因功德具足,已得阿罗汉果。这名年少比丘自恃好声,便嘲笑老比丘的声音犹如狗吠。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种下恶果,便慈悲地对年少比丘说:我已得证阿罗汉果,功德悉。”

佛教提倡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不要去做坏事,多行善事。如何在生活中种下善因呢?其实很简单,从小事做起。

比如,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对身边的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无意间伤害了他人;甚至,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态,常常对自己和他人抱有感恩之心,都是在种下善因。就像农夫挑选种子一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未来结果的种子。

因果的运作从来不会欺骗任何人,它公平而公正。你所种下的每一个善因、恶因,都会以某种形式返回到你的生活中。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这个道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用爱和慈悲播种未来的幸福之果。

我们的老祖宗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假如我们的眼界足够开阔,把时间跟空间都尽量地延伸出去,那么这种因果的对应便非常明显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