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商业史上,胡雪岩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出身贫寒的放牛娃,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商业天赋,在晚清复杂多变的局势中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成为名噪一时的 “红顶商人”。

1823 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由于家境极为贫困,幼年的他甚至不得不以帮人放牛来维持生计,可以说他开局也是抓了一副烂牌。

然而,命运的转折在他 12 岁时悄然降临,父亲的病逝让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为谋求生路,年仅 13 岁的胡雪岩被迫背井离乡到杭州闯荡。

初到杭州,胡雪岩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在底层艰难谋生。

最后,他跳槽到杭州 “信和钱庄” 当学徒,他为人勤奋、头脑灵活,开始从扫地等杂役做起,三年师满后,他这个职场新人终于得到了转正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1842 年,19 岁的胡雪岩进入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在这里,他办事勤奋、为人上进,深得钱庄于姓掌柜的赏识。这于姓掌柜年迈无子,收胡雪岩为义子,并在弥留之际将价值五千两白银的钱庄悉数托付给他。于姓掌柜绝对算是胡雪岩人生中的一个贵人,胡雪岩也幸运地在商海中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继承阜康钱庄后,胡雪岩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才能与远见卓识。他手段灵活、讲究诚信,广交朋友,钱庄生意迅速扩大。1848 年,胡雪岩结识了还是捐官候补的王有龄。当时的王有龄仕途不顺,囊中羞涩,但胡雪岩却又一双伯乐的眼睛,他认为王有龄值得投资,毅然资助他五百两银子。

此后,王有龄官运亨通,很快他就当上了杭州知府。在杭州知府任上,王有龄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胡雪岩投桃报李,让其代理湖州公库。胡雪岩巧妙地利用这一便利,在湖州办丝行。胡雪岩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支持当地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这些湖丝运往杭州、上海卖掉,最后将本金按照规定上交浙江省 “藩库”。这一举措相当于胡雪岩拿了无息本金做了一笔买卖,这为胡雪岩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让他在商业领域初尝官商结合的甜头。

此后,胡雪岩又开办了 “胡庆余堂” 中药店。他通过王有龄的关系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又借助浙江巡抚的权力,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中药店生意也迅速铺开了。1860 年,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内忧外患,开始拨款让各地大量招募士兵。王有龄将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雪岩的钱庄中,还委派他办理兵粮器械和漕运等重要任务。至此,胡雪岩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的财政保管和支配权,成为浙江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然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有意外发生。1861 年,太平军围攻杭州,虽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但最终杭州还是被太平军攻克了,王有龄自杀身亡,胡雪岩也因此失去了在官场上的第一个重要靠山。


当时曾国藩推荐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抚,后左宗棠又升任闽浙总督。胡雪岩凭借着之前积累的商业资源和人脉关系,又攀上了左宗棠这棵高枝。他帮助左宗棠组织 “常捷军”,这是一支由外国军官领导、训练,以中国士兵为主的雇佣军武装,兵力千余人,士兵全部配备洋枪洋炮,战斗力强悍。“常捷军” 多次与清军联合进攻太平军在浙江控制的城市,为清军收复失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杭州城被清军收复后,左宗棠投桃报李,他不仅让胡雪岩处理杭州善后事宜,同时还委派他管理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同时,清军攻取浙江后,那些官兵将所掠之物全部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雪岩充分发挥自己的商业才能,用这笔钱在这家各地开展生意,还设立商号,收获颇丰。从此以后,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他在大家心中的信誉度也获得大大提高。

清同治五年,胡雪岩还协助左宗棠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后被调任陕甘总督,他极力向朝廷推荐胡雪岩协助继任者料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足见对胡雪岩的信任程度。在胡雪岩的全力帮助下,福州船政局轮船“万年清”号、“镇海”号兵轮先后下水成功,这也为中国近代海军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873 年,左宗棠正式开始筹备收复新疆的计划。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左宗棠需要调兵遣将,筹集大量的钱粮。胡雪岩临危受命,通过在商界和政界的广泛关系,先后六次出面同外国银行斡旋,最终以南方沿海三省的海关收入为担保,借得外债 1870 万两白银,彻底解决了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时的军费问题。要知道,当时朝廷借外债十分困难,连恭亲王这种朝廷重臣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由此可见胡雪岩的厉害之处。

1881 年,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胡雪岩被授予江西候补道及布政使衔,赐黄马褂,赏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省的公库。

而在商业领域,阜康钱庄已在全国各地开设了 20 多处分号,资金达白银两千万两以上,拥有的田产多达上万亩,被时人称为 “活财神”。他还广泛开展生丝、药材和茶叶等商品的贸易,其中胡庆余堂中药店更是声名远扬,它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药店同仁堂并驾齐驱,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之称。

在商业和政治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胡雪岩也积极投身慈善事业。胡雪岩在慈善事业上的慷慨付出和积极作为,使得他的名声大振,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爱戴,还在商界彻底奠定了良好的信誉。

至此,胡雪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成为名符其实的 “红顶商人”,风光无限。

然而,盛极必衰,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在达到巅峰后,很快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政治上依附于左宗棠,因此与依附于李鸿章的买办盛宣怀矛盾重重,双方一直处于激烈的商业竞争。


19 世纪末,中国兴起了一股造铁路、开煤矿、兴轮船的热潮,相关的股份公司纷纷建立。这也引发了民间的炒股热潮,大量资金从钱庄、商号流向股市。胡雪岩旗下的钱庄在这一风潮中放出大量贷款,而这些贷款多数被用于投入股市投机。

与此同时,胡雪岩为了从西方商人手中夺得生丝定价权,投入大笔资金囤积生丝。

天有不测风云,1882 年中法关系紧张,中法战争一触即发,市场出现恐慌情绪,银根紧缩,上海的股票市场发生暴跌风潮,形成股灾,大批投入股市的贷款无法偿还,引发了钱庄的挤兑风潮。

而盛宣怀趁机落井下石,他抢先一步在市场上抛售生丝,打压生丝价格,使胡雪岩囤积的生丝无法变现;另一方面,他又串通外国银行,催逼胡雪岩提前还款。

在内外交困之下,胡雪岩的资金周转失灵,阜康钱庄陷入了严重的挤兑危机。最终胡雪岩无力回天,阜康钱庄倒闭,引发了连锁反应,胡雪岩的商业帝国瞬间崩塌。

1885 年 12 月 6 日,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胡雪岩在潦倒中病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胡雪岩的一生,虽然以悲剧收场,但他在商业领域所展现出的智慧和谋略,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他善于把握商机;其次胡雪岩注重诚信和声誉;再者胡雪岩善于构建人脉关系,这些都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然而,胡雪岩的失败也给我们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商人不可过度依赖政治权力,将商业命运与政治人物紧密捆绑,一旦政治局势发生变化,便难以独善其身。此外,在商业扩张过程中,他未能充分评估市场风险,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破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