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已从科幻作品中的想象走进现实生活,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从宇树机器人登上 2025 年央视春晚,到机器人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机器人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不折不扣的 “网红”。
这股机器人热潮也蔓延至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开始关注机器人专业,期望能在这个充满潜力的领域抢占先机。
一、机器人工程专业受关注的原因
(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作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服务业里,送餐机器人、导诊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已逐渐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在医疗、教育、军事等领域,机器人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这种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无疑是吸引家长和考生关注机器人专业的重要原因。
(二)就业薪资待遇优厚
人才市场上,机器人专业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使得该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待遇颇为可观。从招聘网站的数据来看,机器人工程师、机器人研发工程师等岗位的月薪普遍在万元以上,经验丰富者年薪可达数十万元。高薪的诱惑,加上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让机器人专业成为众多考生眼中的 “香饽饽”。
(三)科技潮流引领兴趣
当代青少年成长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机器人作为现代科技的集大成者,其强大的功能和炫酷的外形激发了许多考生的兴趣。他们渴望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原理和技术,亲手参与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将个人兴趣与未来职业相结合,这也是机器人专业备受关注的内在动力。
二、2015 - 2023 年全国高校机器人专业设置增长情况
机器人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2015 年,全国仅有 1 所高校开设机器人专业,彼时该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鲜为人知。但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崛起,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高校也纷纷响应。
2016 年,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猛增至 26 所,新增 25 所,开启了专业扩张的序幕。2017 年,新增 60 所高校开设此专业,总数达到 86 所,增长势头强劲。
2018 年更是爆发式增长,新增 101 所高校,使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总量达到 187 所,该专业成为当年高校热门专业。2019 年,新增 62 所高校,总量达到 249 所;2020 年,新增 53 所高校,达到 302 所。
2021 年,新增 20 所高校,达到 322 所;2022 年,新增 18 所高校,达到 340 所;2023 年,新增 23 所高校,达到 363 所。
短短 9 年间,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增长了 362 倍,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我国高校对机器人专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为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在校友会、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排名情况
(一)校友会中国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排名
从 2025 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排名来看,各高校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 58.7 分的成绩脱颖而出,位居榜首。
该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深厚底蕴为机器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其在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导航等方面具有领先技术和丰富研究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 57.9 分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哈工大作为我国工科强校,在机器人领域耕耘多年,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机器人专业人才。
东南大学以 56.1 分位列第三,其在机器人感知、智能算法等方面优势明显。浙江大学以 55.1 分排名第四,凭借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机器人系统研发方面成果斐然。
东北大学以 54.9 分排名第五,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与应用领域表现突出。西北工业大学以 53.3 分排名第六,在航空航天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特殊领域实力强劲。
北京理工大学以 52.5 分排名第七,在机器人武器装备研发等方面独具特色。湖南大学以 51.8 分排名第八,在机器人智能控制与协同作业方面有深入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 51.3 分排名第九,在飞行器机器人等方面成果显著。哈尔滨工程大学以 47.9 分排名第十,在水下机器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山东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也在该专业排名中表现出色,各有千秋。
(二)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与机器人专业相关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
在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与机器人专业紧密相关,该专业的评估结果能从侧面反映高校在机器人专业领域的实力。
被评估为 A + 的院校中,北京理工大学排名第一,其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方面成果卓著,为机器人专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东北大学排名第二,在自动化控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面优势突出。
清华大学排名第三,凭借顶尖的科研实力和师资力量,在机器人智能控制等前沿领域不断创新。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四,在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协同作业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浙江大学排名第五,在机器人感知与控制、人机交互等方面成果显著。
被评估为 A 类学科的高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均在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为机器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被评估为 A - 类的院校,如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上也表现出色。
其中,广东工业大学作为 “四非” 高校,其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实力强劲,在机器人控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成果丰硕,冲击第三轮 “双一流建设高校” 的希望很大。
四、机器人专业报考可行性分析
(一)院校选择
考生在报考机器人专业时,可参考上述排名情况,结合自身成绩和兴趣进行院校选择。成绩优异的考生,可冲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这些学校不仅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科研设备,还有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中等成绩的考生,可选择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这些学校在机器人专业领域也具有一定优势,且学科特色鲜明,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成绩相对较低的考生,可关注一些在机器人专业发展迅速的地方院校,如部分省属重点高校,它们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为机器人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二)专业要求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控制科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因此,考生在报考时需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对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等有一定兴趣和基础。该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所以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优势。
此外,由于机器人专业发展迅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术。
(三)就业方向与前景展望
机器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广泛。可在工业领域从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编程与调试工作,助力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在服务业,可参与服务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在医疗行业,从事医疗机器人的研发与维护,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
在教育领域,开展机器人教育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培养下一代的科技素养。随着行业的发展,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但同时,考生也应认识到,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机器人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机器人工程专业凭借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优厚的就业待遇和强大的科技魅力,吸引了众多家长和考生的关注。从高校专业设置增长情况和学科评估排名来看,我国在机器人专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选择。
但在报考时,考生需综合考虑院校选择、专业要求等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理性决策。相信在科技的浪潮下,选择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将迎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