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只吃米饭,北方人顿顿啃馒头,这是刻板印象,其实很多南方人也吃面食和甜品,而面粉必须要用到小麦,所以小麦的产量非常重要。那么,我国都在哪些地方种小麦呢?产区是怎么分布的?如果你问广东人,可能他们傻傻的连小麦和韭菜都分不清!咱们还是一起来看地图吧!
首先第一波‘黑名单’就是两广、福建、海南、川渝、上海等南方省市,这些地界一点小麦都没种,产量≈0!
这是因为小麦耐旱怕涝,喜欢长在光照充足、温度不高于25度、排水良好的厚土层里,而南方有超过半年的时间不低于30度,雨季正好跟小麦生长期高度重合,高温多雨的气候很容易导致病害高发,甚至绝收。
所以在南方种小麦,分分钟会变成水煮麦苗,还不如多插两亩水稻。两广和海南的朋友,大部分没见过活生生的麦苗,可能连韭菜和麦苗都傻傻分不清楚。而上海寸土寸金,没法拿出大面积耕地来进行规模化的小麦种植,高贵的上海人跟小麦唯一的联系,可能就是‘生煎包’,因为他们那的面粉,全靠从北方运过来。
再来看第二波的“青铜选手”,大概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小麦产量都垫底。
这是因为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又寒冷,热量和光照条件不符合小麦的生长需求,硬要种的话,周期会被拉长,产量也不高。所以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上,大部分还是种大豆和苞谷,连大米都能种,就是没法让小麦高产。
第三波的“白银选手”主要分布在西藏、宁夏、青海、云贵、天津、浙江、内蒙古、山西。
这些地区的产量勉强够蒸几笼馒头。这是因为西藏、云贵、内蒙都有高原,宁夏、青海、浙江有平原,这些地方有的降水不多但光照充足,有的光照一般但土质肥沃、季节性降水正好跟小麦的拔节期相匹配,再加上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虫害防治,所以这些地区的小麦产量还可以。
第四波的“黄金选手”主要有江苏、河北、安徽、陕西、湖北等。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江苏省,在多雨的江南,江苏堪称南方唯一的‘小麦刺客’,本该种水稻却南北通吃,稻麦两手抓。这是因为江苏的气候符合5-25°这个条件,四季降雨适宜,而且土壤通常以轻质粘性土和淤泥质土为主,透水性很好,又能保肥,很适合小麦的习性,因此年产量能高达1365万吨,排进了全国前十。
河北、安徽等地,正好处在华北平原和淮河两岸的千里沃土之上,不管是气候还是土质都很适合小麦生长,种下去一茬接一茬丰收,年产量通常在1400-1700万吨之间,是低调的种植大户,产量能排全国前五。
最后就是‘王者’级选手——山东与河南!
山东也是碳水大省,小麦年产2700万吨,排全国第二,当地人很爱吃面食,市场上的馒头比脸大,饺子能包一切,还有煎饼卷大葱。人家吃得多,种的也多,麦田连起来能绕地球两圈!
而河南更不必说,中央亲自划定的耕地红线,作为中国粮仓,河南必须保住一定占比的耕地。这里有广阔的黄淮海冲积平原,还有南阳盆地,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很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河南冬冷夏热,小麦冬眠春长,节奏感完全拉满了!
所以河南人种麦子,能中出麦浪连天,收割机24小时加工都收不完,年产量高达3800万吨,相当于全国产量的1/4!河南产的方便面,加起来能连通地球和月球!所以说,河南喂饱的不只是大半个中国,还有无数打工人的熬夜胃啊!
最后跟大家聊聊科技与狠活,我们国家目前在研究抗旱抗涝转基因小麦,一旦技术成熟,没准就能在沙漠里也种出金色麦浪,甚至在南方种植水上小麦,到时候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终有一天,或许东大真的能实现‘喂饱全人类’的伟大梦想!
信息来源:
《中国小麦主产区分布》
《中国耕地面积分布》
《河南小麦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