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讲座走进北京市朝阳师范附属小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为不同年龄段的学子送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体课堂”。这场跨越千里的科普行动,不仅展现了武夷山“世界生物之窗”的魅力,更通过真实故事与科研实例,深化了青少年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北京市朝阳师范附属小学科普讲座现场
在北京市朝阳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一只金斑喙凤蝶标本让学生吕安吉成为焦点。这只被称为“蝶中皇后”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背后有一段特别的守护故事——2024年8月13日,6岁的吕安吉在武夷山旅游时发现一只雄性金斑喙凤蝶残蝶,他不仅立即辨认出是金斑喙凤蝶并且主动上交给国家公园保护人员制成标本。该标本如今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科普宣教馆展陈。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一只蝴蝶”的生动故事开启了不一样的生态启蒙。《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讲座来到吕安吉所在的班级,学生们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影像视频“穿越”至武夷山森林秘境,观察到黑熊、中华鬣羚、黄腹角雉等动物,并在“植物王国”中认识水晶兰、鹅掌楸(马褂木)叶片。互动环节中,吕安吉上台分享当时发现金斑喙凤蝶的故事,并呼吁小伙伴们走进大自然、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
北京林业大学科普讲座现场
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报告厅,科普课程则聚焦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人文资源与科研实例。讲座不仅呈现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引入课程内容,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同时融入朱子文化、茶文化讲解,展现生态与文明的共生智慧。来自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詹丽英对北京林业大学首创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学子们提出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茶园经济效益平衡、新物种保护举措、志愿服务项目参与渠道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北京林业大学学子们表示,听了这堂科普课十分受益,不仅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今后的专业学习也有助益。
开展座谈交流会
武夷山国家公园科普团队还与北京林业大学开展座谈,深入交流科研与科普宣教经验。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顶尖学府,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具有优势,双方期望能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让国家公园成为“没有围墙的自然实验室”,让北京林业大学的专业优势为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赋能。(文/图 朱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