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中午,北海市侨港海滩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两名男子在游玩时被海浪卷入深水区,险些发生不测。所幸北海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蓝兵及时发现并施以救援,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中午1点多,正在岸边巡逻的北海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蓝兵,突然透过望远镜发现了异常情况。距离岸边100多米远的海域里,两名套着救生圈的男子正在挥手和喊叫,试图引起周围人的注意。然而,路过的摩托艇并未注意到他们的异常。
蓝兵意识到情况紧急,立即驾驶摩托艇赶了过去。在海浪的颠簸中,他成功将两名男子从深水区拖回了岸边。现场视频显示,救援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获救者拉回岸边,一边提醒道:"要慢慢拉回去啊。"
被救上岸的是一对父子,父亲三十多岁,儿子十五六岁。据他们介绍,当时两人在浅水区套着救生圈游玩,不知不觉就被海浪卷到了深水区。这种情况十分危险,许多游客在戏水时,往往容易忽视所处海水的深度变化,导致被暗流缓缓引向危险水域。
海滩游玩的安全指南
北海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蓝兵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强调了安全游泳的重要性。他指出:"安全水位在肚脐以下,因为水位超肚脐以上他整个人浮起来,脚站不到沙地,一个浪过来就往海里面卷了。"
除了注意水深,救援人员还提醒游客避免一些危险行为。深夜下海游泳和酒后下海都是十分危险的。蓝兵回忆道,几天前,几名从新疆来的游客在岸边通宵喝酒娱乐,凌晨五六点下海游泳遇险,幸亏被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并救上岸。
蓝兵特别强调:"喝酒绝对不行的,抽筋那一下子昏迷啊,这种是喝酒绝对不能下海的啊。"
此外,救援人员还建议,不要带充气式冲浪板在海滩游玩。因为这种冲浪板容易漏气,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而且人很容易从板面滑入海里,发生危险。
溺水高发季来临,安全意识不可松懈
入夏以来,广西多地发生溺水事故,令人痛心。随着气温升高,游泳和户外玩水成为许多市民的休闲选择,但溺水事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如何防范溺水风险,保障生命安全,成为当前亟需关注的问题。
90%溺水事故发生在野外水域
记者从南宁市红十字会搜救救援队了解到,仅"五一"假期期间,他们就进行了四起溺水事故的救援行动。该队队长何振华介绍,在他们近年来处置的溺水事故中,约90%发生在邕江、水库等野外水域,溺水人员年龄多在四岁到十岁左右。
何振华呼吁家长和学校老师要高度重视溺水问题。他建议,"如果真的要游泳的话,最好是到一些有人员管理的泳池,那些地方相对安全一点,因为有救生员,也有人管理。小朋友最好是有家长携带,这才是相对安全的。"
然而,专业人士提醒,溺水事故在游泳池里也同样有可能发生,所以在下水前,需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游泳前的准备工作不容忽视
前世界游泳冠军杨丽娜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游泳前应该注意的事项。她强调,"首先,我们得要先做好热身。第二,在下水前不要吃那么饱。建议下水前30分钟都不要吃东西。还有到了场地之后,我们下水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水性来选择,不要自己盲目去深水池。我们下水前一定要戴好泳帽。戴泳帽是为了给我们更好地识别这个地方的人,因为头发是黑的,在水里面人一多的时候容易忽略到,所以戴有色的泳帽好辨别他。"
杨丽娜的这些建议,无疑为广大游泳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安全指引。特别是对于那些带孩子去游泳的家长来说,这些注意事项更是不容忽视。
溺水自救:关键在于保持冷静
除了预防措施,杨丽娜还演示了溺水自救时的正确方法。她强调,意外发生时,切忌慌乱挣扎。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沉,在掉入水中的时候,很多人的条件反射其实都是想要喊,当他一喊了以后,他的气就放掉了。手又往上一伸,所以导致他溺水。"杨丽娜解释道,"如果我们不做这个动作,我们把嘴巴闭起来,屏住呼吸,手不伸出水面,其实我们任何人都是能浮的,直接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你看,这个时候你往后一挺。整个人就可以浮了,所以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们就能在短短的几十秒里面能够拯救自己的生命。"
这番说明,不仅揭示了溺水的原因,更为可能遇到危险的人提供了自救的方法。保持冷静,控制呼吸,让身体自然浮起,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可能在危急时刻成为救命的关键。
夏季已至,游泳戏水固然能带来清凉与欢乐,但安全始终是第一要义。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每一位游泳爱好者,都应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选择正规安全的场所游泳,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必要的自救技能,这些都是预防溺水、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让我们共同努力,筑起一道防溺水的安全防线,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安全、快乐地度过这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