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暖花开时节,枣阳市吴店镇美丽的乡镇公路上成为了周末出游首选,车道两旁连片的烟稻田与金黄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远处粉霞般的桃林点缀着山野,满眼春意盎然,三五成群的游客举着相机定格春光,感受美丽生态乡村。

近年来,湖北省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探索“烟叶+”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蓬勃生机,成为枣阳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烟叶+”破局“空心化”

曾几何时,“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青壮年外流的空心化”成为了各个村子的常态。“过去村里土地撂荒多,年轻人往外跑,留下的老人种点口粮和烟叶,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回忆起曾经的玉皇庙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德福感慨万千。

作为传统烟区,吴店镇多个村庄曾面临土地零散、产业薄弱、人口外流的困境。转折始于2023年,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联合地方政府、村两委成立产业联合党委,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在联合党委推动下,玉皇庙村将整村零散耕地集中流转,由村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发展“烟叶+水稻+油菜”轮作。同时,吸纳了一批青壮年返乡创业,以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引导烟区逐渐形成以烟叶为主、粮烟经饲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集聚成势。据统计,近年来,该模式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逐年翻番,村集体增收突破50万元。

“烟叶+”激活“多元产业”

从“稻花香”里来,到“黄金叶”中去,产业兴旺,离不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枣阳市局(营销部)因地制宜,联合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科院和高校推广“水稻+烤烟+油菜”两年三熟烟田轮作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粮经作物互促互利、产业兴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美丽的乡村风光。

在吴店镇十月九农业烟叶专业合作社烟叶种植基地,“粮烟协同”实现良性循环。吴店烟区以玉皇庙村、何家湾村2个千亩村为核心,辐射临近村落,土地资源一年四季无闲时,烟叶采收后油菜,油菜收获后种植水稻,两年三熟的轮作模式,让土地“全年无休”却越种越肥沃。

“烟叶是‘氮钾大户’,水稻油菜能吸收剩余养分,秸秆还田又能增加有机质。”农艺师陈良存指着土壤检测报告介绍,轮作使土壤pH值稳定,大大降低根茎类病害发生率,每亩综合产值显著提升。

2024年,十月九农业烟叶专业合作社将3500亩烤烟地轮作了水稻和油菜,实现了养分互补、虫害互防、品质互促,为以烟促粮、以烟稳粮的协同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份示范样板。

“烟叶+”铺就乡村振兴

如今,走进吴店镇烟区,生态优质的烟稻田、遍地金黄的油菜地、粉浸山林的桃园、现代化的烟叶产业园、白墙黛瓦的民宿,“烟叶+”产业赋能下,延伸出“农旅融合”的新链条。


烟粮轮作生态烟区。

村民李大姐的“三里岗小院”民宿正值旺季,周末客房全满,游客看百里油菜花海、赏千亩粉霞桃林,走时还要带些稻香米和菜籽油。近年来,随着粮油烟桃产业的基础不断筑牢,全镇接待游客也在不断增加,村子里不少村民都修缮起了“小别墅”,开上了小轿车,美丽乡村发展,让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走入了千家万户。

“‘烟叶+’模式在产业协同、生态保护、人才回归的乡村振兴核心命题中探索出了一条解答之路,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负责人表示。

从“单一烟叶”到“多元融合”,“一片烟叶”撬动全域产业,打造出“帝乡黄桃”“稻香金叶”“特色农旅”等特色产业,这条枣烟特色的富民强村之路,正演绎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文/图 陈泳纬、高传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