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寻鲜记①

春采明前茶,夏摘玉荷莲,秋收藏红花,冬藏草莓香。

杭州西去108公里,中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建德,17℃新安江的碧波浸润着千年沃土,浙西丘陵的云雾滋养着万物生灵。多样的地貌、宜居的气候,孕育出丰富、优质的地域特产。

从清甜草莓、脆嫩莼菜,到甜蜜柑橘、温热鸡蛋……山水建德,藏鲜于野。

你知道吗?建德是“中国草莓之乡”“中国西红花之乡”“中国优质柑橘之乡”,建德有浙江省最大蛋鸡养殖基地、浙江省最大莼菜种植基地,浙江省最大莲子种植基地,更有西湖藕粉建德产、西湖莼菜建德产、高山海鲜建德产......

今天开始,我们推出17℃寻鲜记,寻的不仅是鲜味,更有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滑嫩鲜美的“西湖莼菜汤”,是杭州的一道传统名菜。

被冠以“西湖”之名,大家印象中,这种胶质丰厚、味道鲜美的菜蔬,原产地是西湖区的双浦镇。

不过现在,西湖莼菜也不在西湖区,而在建德了。

浙江最大莼菜基地,就在杭城西去150公里的建德航头。

莼菜生长最重要的是水质

如桃花源般的乌龙村正好

初夏,西湖莼菜开始进入采摘期。

4月开始,建德市航头镇乌龙村村委大楼旁,100余亩梯田里,每天都有一位位阿姨们蹲在一只只塑料大盆中,双手轻轻拨开漂在水上的绿叶,埋头寻找着水下的嫩芽。

说起莼菜,很多人只是听过,看过、尝过的并不多。

其实,莼菜栽种历史至今已有1600余年,晋朝就有“莼鲈之思”的典故。

西湖也确实种过莼菜,明代《西湖游览志》有“西湖第三桥近出莼菜”的记载。

老杭州人更熟知的“西湖莼菜”应该是产于西湖区的双浦镇,那里种莼菜有近千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种植面积更是超过2000亩。





“前几年,双浦一带开发建设铜鉴湖公园,莼菜基地慢慢萎缩了。”把西湖莼菜带到建德的,正是杭州人陆社福,西湖莼菜是“西湖三宝”之一,与西湖龙井、西湖藕粉齐名,现在后两者做得都有声有色,如果西湖莼菜就这么没了,岂不是很可惜?

带着给西湖莼菜找个新家的想法,陆社福在2015年跑遍了省内的好山好水。

“最后我们选择了如桃花源般的乌龙村,看中的就是村后山的白岭坑水库,是饮用级水源。这是种高品质莼菜的关键。”陆社福说,而且即使是酷暑,水温也保持25℃左右,很适合莼菜生长。



更让陆社福感到惊喜的是,他还在后山的一口小水潭里发现了野生莼菜,比人工栽培的叶子小一些,很珍贵。这进一步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

前往乌龙村这天,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烟雨蒙蒙的小村子窝在山坳里,周围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还有白鹭成群飞过,清新的空气让人忍不住深呼吸。


连成片的水塘里,水质清冽,无数椭圆形的绿叶浮于水面,像一张张小小的莲叶铺展开来,每片叶子下面就长着莼菜。随着采摘阿姨的手势上下起伏,我们看到了挂着晶莹胶质的莼菜,胶质越多,越黏稠,说明莼菜的品质越好。


“从4月开始摘,莼菜可以一直摘到10月中旬。以前在杭州,七八月很热,不太有莼菜摘不摘。这里夏季水温保持得不错,莼菜采摘时间还多了两个月。”陆社福说。

“这里长出来的莼菜胶质多、产量高、品质佳,不仅在国内成为各大高端酒店的‘抢手货’,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


浙江省最大莼菜种植基地

正在尝试西湖莼菜深加工

现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建德,江苏太湖、四川螺吉山和湖北利川是莼菜的较大种植产地,其中以建德产的“西湖莼菜”最为有名。

随着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栖息地破坏,野生莼菜的自然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急剧减少,濒临灭绝。1999年,国务院正式将野生莼菜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所以,虽然乌龙村仅有100余亩莼菜种植,却已经是浙江省最大莼菜种植基地。而且浙江省农业厅已经把乌龙村列入西湖莼菜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之一。

“这两年,莼菜的产量一直很稳定,年产45吨左右,去年高一些,达到了50吨。”陆社福说,采得的新鲜莼菜,会第一时间送到加工车间,进行清洗、分级和包装。


在加工车间内,只见工人们戴着防护手套,手持钢制小铲,在不锈钢操作台上熟练地将大叶、卷叶和芽头切断分开。对应不同口感和价格,基地里的莼菜分四个等级销售——

未分拣的“统货”是M级,零售30元左右一斤;

卷叶和芽头分开后,卷叶为L级,纯芽是S级,每斤分别是25元和45元;

成片的大叶则是X级,5元一斤,量大还能适当优惠。


“L级的卷叶是杭州各大饭店消费最多的等级,基地会根据每天的订单,将莼菜装瓶,配上冰袋,次日就能送上杭州人的餐桌。”陆社福说。

莼菜,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绿色植物,莼菜既是佳肴,也有着药用价值。西湖莼菜汤、莼菜羹、莼菜鲫鱼汤、莼菜鲈鱼烩......莼菜的做法多样,还可做成凉拌莼菜、莼菜肉丝汤等家常菜,被称为“文人最爱的一碗夏天”。


在采摘、配送新鲜莼菜的基础上,陆社福开始尝试莼菜深加工,已经制出一款与五仁结合的饮料。接下来他计划扩大基地规模,利用莼菜的功效,研究莼菜类保健品。

同时,作为村里的共富工坊,这些年来,莼菜基地还吸纳村民四十余人加入到莼菜种植的各道工序中,带动人均增收4万余元,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想尝一尝西湖莼菜吗?可以联系陆社福13605706168。

记者 宣涛 视频 林叶杨 制图 李雪雪

建德微融圈 卜金 董倩

我们大杭州新媒体编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