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花

小米汽车在五一前后锁住了su7 ultra的1548匹马力,引发了订车用户的热议。

很多人表示,就是冲着这款车的大马力才愿意掏53万下单的,小米单方面决定锁死最大马力,让人失望。

但我认为,小米这次的决策是更符合汽车产业公共需求的。

性能车其实本来就具有一定的赛道属性。绝大多数性能车用户,通常也约定俗成的,不会在正常的交通时段,在公开道路上,把法拉利、莲花、保时捷的“性能”开出来。

从前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富二代”飙车的新闻,也基本上都出现在深夜比较空旷的高架桥上。大白天在世纪参数图片大道上听到法拉利的轰鸣,其实也就是抢个绿灯起步耍个帅,听个响动,并不会真的起速。

在上海车展期间,我跟莲花集团CEO冯擎峰聊过一场。莲花在这次车展期间没有发布什么重磅新车,而是以性能车安全为核心议题,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宣布向行业开源自己赖以征战包括f1在内的各项赛事的底盘技术;一个是开设面向所有驾驶者的安全驾驭训练营。

这两项举措,一个是性能车上路的产品素质保障;一个是驾驶性能车上路者的安全素质保障。说到底,性能车的安全,就是这两件事。

底盘技术对于三大超跑品牌之一的莲花而言,是价值难以估量的核心技术。

我问冯擎峰,这样的技术,跟算法技术那种还不太一样,在算力相当的基础上,算法领先者开源算法后,在同源算法的前提下,保持领先的时间的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是底盘这样的技术,并不是这个逻辑,莲花不怕有些企业会奉行拿来主义么?

冯擎峰说得也很坦然,一方面,莲花七十年的底盘技术和底盘调教,也不是谁看了一份开源ppt就能拿走的,里面除了汽车底盘很多优秀的通用型技术,还有很多的莲花“特调”。车企要使用莲花的底盘方案,最好的方式,还是跟莲花合作。


当然,在这个时候选择开源底盘技术,更主要的是冯擎峰看到,在燃油车时代要用w12才能做出来的千匹马力,在电动车时代变得特别好做,甚至1500-2000匹,也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而跟这样的马力匹配的底盘技术、主被动安全技术,显然没有随着马力一起变便宜、变容易,从大电池的角度来说,他们还可能变得更困难和昂贵了。

在莲花看来,零百加速时间,并不是一项完整的性能,时间只是其中的一个参数,底盘技术、刹车技术等等能保障这个参数能安全、可控的发挥,才算是完整的性能。

但是,燃油车时代的一千匹,是伴随着整车保障技术的完善发展的。而电车的一千匹,往往车辆受到售价、经验等因素影响,车辆的保障未必是完善的,或者说至少是很难跟1000匹马力匹配的。

所以,同样在做性能新能源车的莲花认为,新能源性能车的市场,在这个时候非常需要跟更大马力匹配的时间沉淀下来的出色底盘技术。

任何一台上赛道的车,在极速之下,底盘hold得住,刹车刹得住,都是比马力更重要的技术素质。

当然,任何一辆车,尤其是性能车的安全,根本上取决于驾驶者。莲花是“一切为了驾驶者”的性能品牌,所以对驾驶者的理解和了解,超过一般品牌。

这次,莲花还给对性能车驾驶有兴趣、有追求的驾驶者带来了定制的安全驾驭训练营。


冯擎峰说,驾驶者的问题可能有几种,有些应该是交通法规来教育的问题,而其中一种是过于自信,这种自信可能大概率来自他们对汽车性能与安全操控边界的不熟悉。

有经验的驾驶者一般都知道,当百公里加速低于5秒的时候,全力加速,已经会让很多人产生失控、眩晕、视觉变形等效果。未经训练的人,这样驾驶的危险性是很高的。

事实上,老司机拿到一台车,油门、刹车踩上几脚,就会知道,自己操控这款车的大概边界在哪里了。

就像冯擎峰说的他骑自行车的例子,他有一次在空旷的道路上骑到了一定的时速后,几乎是瞬间他就感觉到不安全了,于是主动进行了减速。不是说当时的时速不能继续,会立刻失控,而是这个速度之下,容不得任何路况、交通状况的闪失了。

而这些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并不具备,需要进行培训。同时,对于一款车的性能要如何驾驭,车辆的性能边界要如何判断,这些都需要经过有效的培训。

对于莲花来说,他们希望每一位驾驶性能车上路的驾驶者,都真正具备驾驭一款性能车的能力,也真正具备保护自己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能力。

唯其如此,性能车文化才有可能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


这就好比,在我国交通历史上有一个残酷的段子,说八十年代,第一批骑摩托的人,可能没剩下几个。当时有很多人喜欢摩托车,玩摩托车,但是最终,没有形成健康的摩托车文化。反而最近几年,摩托车玩家变得谨慎、重视安全之后,摩托文化在国内又重新开始生长了。

性能车也是如此。对车辆的控制,比对速度的追求重要得多,这是性能车企业需要让所有性能车驾驶者深植于心的第一条。

其次是,性能车驾驶者,需要真正的去领会、学会,人车合一的感觉。这不是什么武侠小说里的玄妙说法,事实上,任何一个教练都会告诉你,你需要找到这个感觉。但你驾驶一款性能车的时候,如果你有稳稳的人车合一的感觉,那么这时候车辆基本算是可控的;而不管是出于驾驶者的能力问题,还是车辆能力的问题,你丧失了这种感觉,那就应该把车速控制到你找回安全感的状态来。

作为技术研发口出身的吉利系汽车“老人”,冯擎峰对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也有一些看法。

比如所谓的平权。有些企业说安全平权,但是在外表大大的一个刹车之下,里面真正的刹车盘却小得多,那要怎么平权?

有些车企说舒适平权,车身柔软舒适,悬挂甚至让人有微醺感。新手一上去就叫舒服,老司机一上去就想下来。这种舒适感,可能牺牲的是安全,那还平什么权?

所以,莲花这次要做的,就是想鼓励产业做真正的平权,尤其是在整车安全和安全意识教育上,大家都能拿出真正的技术,真正的积淀,这是一家汽车企业,必须要卷的内容。不首先把这个卷明白,产业就可能会跑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