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会碰到很多“找规律”的题。现在有一串由X和〇构成的序列,前面是:〇〇〇〇XXXX〇〇〇XXX〇〇XX。你能找到这串序列中的规律,并且由此预测下一个符号是什么吗?这太简单了,大部分人马上就能找到规律:圈和叉的数量依次减少,那么后面肯定就是一个圈,再紧接跟着一个叉。很可惜,你猜错了,这一串数字,是一个人随机扔硬币所得到的结果序列中的一部分,其中X表示反面朝上,而〇表示正面朝上。所以这个序列后面到底是什么,是随机的,下一个是X还是〇的概率各是50%,所以你刚才根据前面的序列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假的。

我们人类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找规律。为什么?因为我们觉得,这些从历史中总结的规律、经验,可以用来更好地预测未来,或者指导我们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几万年前的非洲草原上,一旦发现旁边的树丛中有簌簌的响动,原始人就知道要立刻跑开,因为里面很有可能是猛兽。“树丛动了往往里面有猛兽”,这就是一个规律。这种擅长总结规律的能力刻在了我们人类基因里。我想很多人都曾经炒过股,那么炒股的人有多少观察过某只股票的K线,并且试图从中找到规律呢?自己画了一个K线图,并且在下方用红色波浪线把这个趋势画出来了。

在一长串波浪的最后,收尾是一个急剧向下,跌向谷底的趋势。那么,有了这个趋势,你是否就认为接下来的股票的走势,应该开始往上走,所以当前是一个买入的契机呢?你错了。这个蓝色的K线图,是我用“醉汉走步”这个随机模型,产生出来的结果。你可以不用理解这个随机模型的原理,但是你只要记住,按照这个随机模型,后面的走势,可能是上升,也可以是下降,这个是事前无法预测的。股票的K线,很大程度上符合“醉汉走步”随机模型。所以从数学上来讲,你要想从某只股票过去的K线图中找规律,并且用它来预测其未来走向是不可能的。这个所谓的规律实际上是你臆想的。尽管这个规律可以非常符合描述过去股市的波动,但是对未来这只股票的预测(注意,这也是唯一有价值的地方),都是错的。万维钢老师说过,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这就是所谓的“迷信”。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欢找规律。而随机性有一个特点,即很多底层的随机性的外在表现,看起来不像是随机的,而是看起来有“规律”的(注意这个规律是打引号的)。这个特点和人类喜欢找规律的天性完美契合,让我们不断犯这个错误。如果一个随机序列足够长,你总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所谓的规律。很多人都知道这么一个定理,给猴子一台打印机,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让猴子随便乱敲,那么它总可以写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即使一个随机的序列没有那么长,这种表面的规律也会经常出现。讲一个书中的真实例子。



二战时,德军的V2火箭开始倾泻到伦敦城里。很快,报纸就公开了火箭落点分布图,其中似乎可以看到很多火箭的落点非常接近,形成一簇一簇的模式。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就是德军的这些火箭并不是随机发射的,而是有目标指向性的。如果这个是真的,那么引申出来的推论就非常可怕:德国人对火箭飞行轨迹的控制精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先进程度。真的是这样吗?

1946年,发表在《精算学会杂志》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Actuaries)的一篇文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了上述轰炸数据,结果证明,这些看起来一簇一簇的轰炸的分布模式,其实仍然符合随机分布。简单地说,一个底层是随机的模型,在外面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呈现出规律。相反,要想在表面上看起来是随机的,底层的规律恰恰不能真随机。苹果公司最初在iPod音乐播放器上就碰到了这个问题。之前使用播放歌曲的软件是真正随机的,但是公司发现,很多歌曲会被重复播放,以至于听歌的人觉得这个播放器并不是随机播放歌曲的。因此,公司对播放器的软件进行了修改,挑选歌曲的时候不是真正的随机,以避免出现重复播放的问题。但是从听歌的人来说,大家都感觉修改后的播放器选歌曲更加随机了。除了从随机中找规律以外,人们还特别容易把随机造成的结果——通常是不良后果——归结于某些非随机性因素,尤其是人。这类错误,我把它叫做归因谬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