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西门商圈驿站如何“打包”六类就业服务(主题)

——探访新疆首家标准化示范就业驿站(副题)

文/图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

每天10时,乌鲁木齐市小西门商圈就业驿站准时开门。在这里,40岁的刘文莉来了一趟就找到工作,应届毕业生陈晓菲通过AI求职一体机刷脸投递简历,创业者阿依古丽·艾合买提与创业指导师探讨馕产品的包装设计。这座120平方米的蓝白建筑分为上下两层,集合政策咨询、零工对接、职业指导、创业扶持、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共六大类服务,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就业服务“便利店”。

在中心城区试点打造4个示范性就业驿站是2025年乌鲁木齐市十项民生实事之一。近日揭牌的乌鲁木齐市小西门商圈就业驿站,成为全疆首家标准化示范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将从更细、更新、更全三个维度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


近日,在乌鲁木齐市小西门商圈就业驿站二楼,国家级人才测评师、经济师陈工,为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服务更细

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匹配

“找工作,来驿站!”春日暖阳下,小西门商圈人头攒动,就业驿站外的招揽声让正为工作发愁的刘文莉驻足。

步入驿站,她看到座椅、热水器、充电站等便民设施,还有政策咨询、信息发布、洽谈对接、技能培训等功能区域。室外的LED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的岗位信息吸引着往来人群。前台两名工作人员正忙着接打电话,记录企业用工需求,从招聘人数到薪资待遇逐一登记。

“先坐下喝杯热水!”工作人员指引刘文莉在表格上填写求职信息,“有没有特殊要求?比如需要包食宿或离家近,这些都可以写进去。”线下登记后,工作人员又指导刘文莉注册了中国新疆人才网账号,并邀请她加入就业驿站的求职招聘群。

根据刘文莉的求职意愿和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当即进行岗位筛查匹配,当天下午就为她筛选到了合适的岗位,并安排她与企业招聘负责人沟通交流,现场达成就业意向。“上午来驿站咨询,下午收到面试通知,当天就顺利找到工作,这效率真是没话说。”刘文莉高兴地说。

“上岗后我们会做三次回访,如果觉得不合适,我们还会继续帮助找别的工作。”就业驿站工作人员王颖介绍,上岗次日回访确认是否入职,一周后回访跟进工作情况,一个月后回访确认试用结果并提供职业规划。

小西门商圈有10家批发零售市场、1家大型商超、240多家非公企业、3300多家个体工商户,交通便利、人流密集。

“区位优势明显,是就业驿站选址的一个重要原因。”乌鲁木齐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科科长董虎介绍,驿站选址小西门商圈核心区,综合运用电子屏滚动发布岗位信息、“扫码即查岗”“驻足可咨询”等服务,推动了就业服务端口向前移。

“这里人流量大,企业多,不仅招聘需求能被更多人知道,也有拓展业务的空间。”新疆傻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是入驻就业驿站的一家企业,该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郑宇说,通过驿站精准匹配,公司招聘周期从一周缩短至1天。他想起以前在劳务市场“大海捞针”的日子,而现在,只需告诉就业驿站招聘需求,适合的人选就会如约而至。

就业驿站自成立以来,一方面积极组织走访辖区用工企业,搜集岗位信息,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积极为求职者提供登记服务,根据求职者的技能、经验和需求,进行岗位匹配及后期跟踪回访服务。

“从目前情况来看,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每天都有三四十人进来咨询登记。”王颖说,目前已有421人在就业驿站做了求职登记。


近日,在乌鲁木齐市小西门商圈就业驿站,求职者使用中国新疆人才网求职机查询适合自己的岗位。

服务更新

AI刷脸开启求职新体验

站在驿站门口,新疆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晓菲被眼前的电子大屏和左手边三台设备吸引。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设备分别是AI+求职一体机、中国新疆人才网求职机和政策查询机。陈晓菲不禁感叹:“以前只有在大型招聘会上才能见到这些智能求职设备,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驿站里功能如此齐全!”

“你好,我想找一份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陈晓菲话音刚落,AI+求职一体机便快速检索,屏幕上随即呈现众多相关岗位。她选中一个数据分析师岗位,点开后,岗位要求、专业需求、薪资待遇、公司介绍等信息一目了然。点击“报名”,陈晓菲扫码完成投递。

不到10秒,陈晓菲接到AI机器人来电,对方围绕所学专业、工作地点、薪资期望等方面提问,快速完善了简历信息。几分钟内,一次求职流程顺利结束。“没想到逛个街就能找工作,投简历越来越智能,既方便又高效。”陈晓菲对此体验赞不绝口。

董虎介绍,AI助手是集合就业服务、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人交互、刷脸认证、智能外呼等功能的智能终端。求职者通过AI+求职一体机,只需“一问、一扫、一接”,即可完成岗位匹配、简历投递与完善。此外,驿站配备的人社自助服务一体机,支持求职者现场登记求职信息、查询就业创业政策,显著提升了服务效能。

驿站中央墙面上的电子大屏,实时展示着乌鲁木齐市就业大数据,内容涵盖行业用工需求排行、岗位平均薪酬排行、企业用工风险预警等。这些数据依托中国新疆人才网等平台,经汇总分析生成。董虎指出,这块被称为“智能调度屏”的电子大屏,是就业驿站的“指挥中枢”。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多维度用工数据,为就业工作提供决策方向,是乌鲁木齐市公共就业服务的创新实践。

乌鲁木齐市后续规划打造的3个就业驿站也将延续这一智能服务模式。董虎表示:“我们将把就业驿站建设成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三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的‘就业指挥部’与‘服务新引擎’,通过数据监测分析,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提供有力决策依据。”

服务更全

创业路有了多元补给站

走上就业驿站二楼,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创业指导师张辉正在开展“激发创业意识”主题讲座。“创业不是闭门造车,要学会借力。”张辉在白板上圈出“资源整合”四个字,台下27岁的创业者阿依古丽·艾合买提专注聆听。她的工作室正遇瓶颈,一款馕产品包装设计稿上20多个修改方案的便利贴记录着反复尝试的痕迹。

讲座中,张辉展示了融入民族刺绣元素获奖包装的案例,独特的设计思路让阿依古丽豁然开朗。“听完老师讲解,一下就有了灵感。”结束后,她拿着驿站发放的《初创企业服务手册》感慨,“以前创业像摸黑走路,现在驿站给我们点亮了前行的火把。”

创业主题讲座每周在驿站准时开讲。这里定期举办创业沙龙、技能培训、政策宣讲,特设的创业成果展示区每月更新产品,成为宣传创业成果、激发创业热情的窗口。“创业活动区是创业者的交流展示平台,驿站正全力支持各类群体实现创业梦想。”乌鲁木齐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创业指导服务科科长武鹏远介绍,目前,驿站已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实现人才数据与创业资源共享。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社局数据显示,驿站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将原本需跑4个部门办理的手续压缩至20分钟办结。通过社区摸排需求、高校提供人才数据、企业输送岗位的高效协同,实现就业创业服务“一站式”办理。董虎介绍:“我们将根据各区县就业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需求,科学规划驿站布局,确保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全面覆盖。”

“就业驿站构建了从需求发现到服务落地的闭环系统。”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阿不都克优木·萨拉木评价,这种将传统就业服务转变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模式,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自治区人社厅相关人员表示,作为全疆首家标准化示范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小西门商圈就业驿站打破传统服务局限,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全面的就业服务,探索出就业服务升级新路径。

运营仅月余的小西门商圈就业驿站,已成为区域就业生态的智能枢纽。创业指导区内,年轻创业者围坐讨论,电子屏实时更新人才供需数据,墙上清晰标注着从登记到回访的标准化服务流程。这座120平方米的空间,正以创新服务重新定义城市就业服务的温度与效率。

来源:新疆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