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被闹钟砸醒时,你可能对着天花板翻白眼:“又是不想上班的一天”;挤地铁时被人流推着往前挪,心里默默计算离退休还有多少天;甚至在茶水间泡咖啡时,都会盯着电脑屏保上的“诗和远方”发呆——当代年轻人的朋友圈,十个人里八个在吐槽上班,剩下两个在配图吐槽上班。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上班”能成为生活里最大的烦恼时,其实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安稳?那些真正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人,根本没空抱怨打卡机的无情,他们正忙着在生存边缘和现实掰手腕。

一、当你抱怨上班累时,有人连“累的资格”都没有

上个月刷到一个外卖骑手的短视频,他在暴雨里摔了车,餐品撒了一半,蹲在地上一边捡汉堡一边掉眼泪。评论区有人说“不至于吧,不就一单钱吗”,他回复:“这是今天第3单,孩子明天的奶粉钱还没凑够。”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城市角落上演:写字楼里的你嫌中央空调太冷,楼下便利店的阿姨正为多卖一瓶水在寒风里跺脚;你对着绩效考核表皱眉,劳务市场的大叔正攥着皱巴巴的简历,担心45岁的年纪没人要;你抱怨加班到9点太狠,医院急诊室的护工正盯着计价器,算着今晚陪护能赚多少钱。

上班的苦,本质是一种“有保障的苦”。每月固定到账的工资,是房租水电的底气;公司交的五险一金,是生病时的救命稻草;甚至同事间的勾心斗角,都藏着“至少你还有一份社会角色”的隐形福利。就像我那个创业失败的表哥说的:“以前觉得上班像坐牢,现在才明白,那是生活给咱搭的防护栏。”

二、当你吐槽同事难搞时,有人连说“废话”的人都没有

办公室里最烦的是什么?是领导突然的“来我办公室一趟”,是同事甩来的“这个报表你帮我看一下”,是茶水间永远聊不完的家长里短。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让你翻白眼的日常,其实是最珍贵的“人间烟火气”?

我认识一个全职宝妈,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孩子转,唯一的社交是小区里的宝妈群。有次她跟我说:“现在听到有人跟我聊工作上的破事,居然觉得特别羡慕——至少他们的世界里,除了奶粉尿布,还有点别的声音。”还有个自由职业者朋友,在家办公三年,有天去便利店买东西,对着收银员说了句“今天天气真热”,回来兴奋地发朋友圈:“原来跟活人说话这么开心!”

上班提供的,从来不止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社会化生存”的剧场。你可以吐槽前台小姐姐态度差,但你每天都能听到人类的声音;你可以嫌弃保洁阿姨总在你午睡时拖地,但你知道这个空间里有无数人和你一起呼吸;甚至电梯里偶遇的点头微笑,都是对抗孤独的秘密武器。就像《人类简史》里说的:“我们天生就是需要连接的物种,而办公室,是成年人的大型交友现场。”

三、当你厌倦重复的日常时,有人连“日常”都求而不得

最近刷到一个纪录片,记录中年失业者的生活。有个曾经的项目经理,每天早上依然穿着西装出门,在星巴克坐一整天,假装去上班。他说:“如果连‘上班’这个动作都没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定义自己。”

人类天生需要“秩序感”,而上班,正是大多数人构建生活秩序的锚点。你觉得晨会无聊,但它帮你划分了一天的开始;你嫌打卡机死板,但它给了时间流动的明确坐标;甚至每月的团建活动,都是让生活不至于崩塌的“仪式感支点”。就像我那个经历过创业失败的邻居,现在重新找了份月薪5000的工作,每天下班都会在小区长椅坐半小时再回家:“以前觉得上班是混日子,现在才懂,日子得先有个‘壳’,才能往里面填东西。”

更重要的是,上班带来的“烦恼”,其实是一种“可控的挑战”。方案被打回?改就完了;客户难搞?熬过去就行;就算被领导批评,至少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但那些真正的生活暴击——比如突如其来的大病、毫无征兆的失业、至亲的突然离开——从来不会给你“抱怨的缓冲期”,它们只会像一记闷棍,直接把人敲进混沌。

当然,不是说我们要感恩加班,更不是要美化职场内卷。而是想提醒那个每天在工位上叹气的你:当你的烦恼还能具象成“今天方案没通过”“同事又甩锅”“下班要堵车”时,你的生活其实还在“正常模式”里运行。

那些真正的困境,从来不是“上班好累”,而是“找不到班来上”;不是“同事难搞”,而是“连个吵架的人都没有”;不是“重复的日常好无聊”,而是“连日常都摇摇欲坠”。所以下次再想吐槽上班时,不妨看看窗外——便利店的灯光还亮着,外卖员还在穿梭,写字楼的灯次第亮起,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其实都是生活给我们的“温柔彩蛋”。

毕竟,能为上班烦恼的我们,至少还有一份可以烦恼的生活。而这,已经比很多人,都幸运太多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