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黄疸这一病症,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从临床角度出发,黄疸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受湿热疫毒等外邪的侵袭,而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体内的胆液不能沿着常规通道流经,而是随着血液泛滥,最终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肝胆病。
在中医看来,黄疸病症还有着阳黄和阴黄之分,对于黄疸阳黄的患者来说,除了一身面目俱黄外,同时还伴有发热、无汗或者头部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部微微胀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以及脉象沉数或滑数有力等症状。
而大家在生活中若是出现了以上这些症状,或可以用古代的这一剂经典药方来加以缓解,此方就是医圣张仲景收录在《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此方是治疗黄疸阳黄的代表方剂,一以来来都备受医家喜爱。
张仲景认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从热化,便会导致阳黄的出现,而湿从寒化则为阴黄。由于此病症患者的体内湿热瘀滞,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浸渍皮肤,所以患者的一身面目才会均呈黄色,并且颜色鲜明,而且体内的湿热壅滞,还会导致气机失常,进而引发腹部微满、恶心呕吐、大便不爽甚至秘结等病。
若是体内的热邪不能外散,湿气又不能下泄,那么就会导致无汗或者头部出汗、小便不利;湿热内郁,津液不化,则会口腔作渴。同时,患者若是出现了发热、舌苔黄腻以及脉象异常症状,则均是说明体内有湿热病症,此时往往需要清热利湿、化瘀通滞,导邪外出。
而茵陈蒿汤的药物配伍很简单,仅用到了3味中药,分别是茵陈、栀子以及大黄,虽然药方简单,但却药效显著,利湿和泄热同用,通腑和逐瘀并行,以清利为主。该方剂重用茵陈蒿,由于本药苦寒降泄,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因此是治疗黄疸的要药;栀子泄热降火,清利三焦,可以促使湿热病邪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大黄可泻热通便,泄热逐瘀,让湿热随着大便而下。三药合用,以利湿和泄热相伍,使得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郁热得下,则黄疸自退。
即便是到了当代,这个方剂在临床上仍然得到了广泛运用,主要适用于因急性黄疸肝炎、胆囊炎等引起的黄疸病症的治疗,不过,由于本药方中的诸多药物都具有寒凉药性,因此,对于湿热内蕴,因寒湿所引起的黄疸患者来说则并不适用,而在使用本方剂之前,大家也要掌握自己的具体病况,以免因错误用药而导致不良后果。
而黄疸患者除了要接受药物治疗外,做到精神调整、饮食有节以及起居有常,均能对疾病的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平日里不要因为病症的显现而表现得忧虑不安,顾虑过重,这样反而可能会加速病情的发展,对于阳黄的患者来说,饮食方面更适合吃一些软食,这样会更有助于补脾缓肝,同时还要注意忌酒水以及辛辣、油腻的食物。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