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这次的脸可是要被俄乌两国给打“烂”了。
上台之后,特朗普夸下海口:“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可没想到三个月过去了,战争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为了挽回颜面,他也只能尴尬的解释道:“当时自己只是讽刺!”
估计特朗普自己也没想到,2022年2月24日开始的俄乌冲突,时隔三年,战火还是这么旺,压根就扑不灭。
闪电战梦碎,消耗战泥潭深陷
俄乌冲突刚开始,俄军多路进攻,直指基辅,想着打一场“闪电战”,快速瓦解乌克兰,可谁知乌克兰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在北约持续输送的武器和资金加持下,不仅成功守住了首都,更是在多条战线挡住了俄军的进攻。
随着俄军的攻势受挫,导致俄军不得不调整策略,将主攻方向收缩至东部顿巴斯地区,就这样俄罗斯的“闪电战”幻想破灭,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消耗战。
但是要知道,这场战争之所以会打这么久,双方都有着不少原因,对乌克兰来讲,源源不断的西方援助,让他们能够持续抵抗俄军的攻势,硬生生将自身塑造成了能与俄罗斯长期周旋的强硬对手。
对于俄罗斯来讲,虽然说开局不利,而且还背负了沉重的战争开销,再加上西方前所未有的制裁压力,但是这并没有动摇俄军战略决心,反而让莫斯科不断加大投入,数次扩大征兵,甚至还放出了准备“百年战争”的信号。
最重要的是,双方在核心利益上有着巨大分歧,再加上双方互不相让的立场,这都使得任何停火谈判都步履维艰,战争打了三年多,到现在都没有看到结束的希望。
火力不断加码,代价谁能承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乌战场也在同步升级,从早期的坦克对轰、火炮互射,再到后来的无人机、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轮番上阵,战争的技术含量和破坏力都在稳步上升。
从2022年秋季开始,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发动了系统性的大规模空袭,导致乌克兰境内大范围停电、供暖中断,这对乌克兰的民众将会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当然乌克兰也并不是一直在挨打,乌军利用无人机等不对称手段,频频对俄罗斯境内的军事基地、后勤枢纽,甚至腹地目标发动袭击。
武器升级,直接导致两国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急剧上升,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24年初,数万平民在俄乌冲突中丧生,伤者更是不计其数,乌克兰境内大量基础设施毁于一旦,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力系统瘫痪了。
持久战和高强度的冲突,意味着双方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过战争的洗礼,乌克兰的经济几乎崩溃,国家运转高度依赖外部“输血”,同时俄罗斯同样不好过,面临着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每日有数亿美元的巨额战争开销。
很显然,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战争,而是演变成了一场意志和资源的极限拉锯战,俄乌两国都深陷其中,但又都未曾显露出“撑不住”的相貌,这场持续了三年多的战争,何时结束,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能源、粮食与资本的多米诺骨牌
不要看这只是关乎俄乌两国的战争,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其中最受冲击的就是能源市场。
欧洲曾长期以来俄罗斯廉价的天然气和石油,可随着战争爆发,西方制裁接踵而至,加上北溪管道的离奇破坏,这直接让欧洲被动陷入了能源供应短缺、能源价格飙升的窘境,这不仅推高了通胀水平,更是让欧洲国家满世界寻找能够代替的能源。
也正是因此,欧洲的能源危机反而给美国带来了机遇,直接让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猛增,能源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能源,粮食安全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谷物和油料作物出口因为战争屡屡受阻,这也导致全球粮价不断上升,给许多依赖粮食进口的发展中国带来了困境。
就这还没完,战争没有结束,欧洲资本的恐慌性就会一直存在,其中一部分欧洲企业已经流向了被视为“避风港”的美国,而这也将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更是这场冲突最佳受益者,对乌克兰的援助,军火订单源源不断,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俄乌冲突之后,美国军工复合体就轻松获得了数百亿的额外军火合同。
华盛顿的“离岸算盘”
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地缘政治,俄乌冲突无疑是全球力量格局加速演变的催化剂,最为明显的就是北约的再次扩张。
芬兰和瑞典两个长期奉行中立政策的北欧国家,相继决定加入北约,这种情况让俄罗斯在西北方向面临着巨大的战略压力。
一时间,俄罗斯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关系跌到了冰点,对抗态势不断加剧,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堪称“极限”的全方位制裁,试图从金融、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削弱俄罗斯的国力。
作为回应,俄罗斯明显正在加速向东靠拢,不断深化与中国、印度、伊朗等非西方大国的战略协作,试图构建一个独立于西方主导体系之外的国际合作网络。
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远比“援乌抗俄”复杂的多,华盛顿和他的盟友无疑是对乌克兰最主要的外部支持者,他们口头谴责俄罗斯,行动上却对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援助。
特别是结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以及一些鹰派政客的言论,总是给人一种“不急于结束冲突”的感觉,而这也有人分析出,美国奉行的是一种经典的“离岸平衡”策略,就是通过代理人战争,用小的成本,撬动更多的利益。
而美国通过制造欧洲家门口的安全危机,重新强化欧洲对美国以及北约的安全依赖,这样一来,还可以有效的遏制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心心念念的“欧洲战略自主”。
美国利用冲突引发的经济动荡,吸引欧洲产业和资本回流美国,同时通过能源出口和军火销售大发战争财,尽管这种做法在道义上的“双重标准”难免会引发反感,但是这也是不得不做出的抉择。
很显然,在这场由美国部分主导的战略博弈中,欧洲显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能源危机、高企的膨胀、产业外流,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他们自身的经济困境,尤其是对德国这样的工业引擎国家构成了严峻挑战。
再加上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依赖的加深,这使得欧洲国家战略自主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至于俄罗斯,虽姿态强硬,但也确实深陷战争泥潭,经济和军事承受巨大压力,处境可谓“骑虎难下”。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立场始终保持一种审慎的独立性,中国没有跟随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但是也一贯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复呼吁希望各国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虽然未能立即奏效,却展现出了自身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劝和促谈的姿态,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策略,既是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也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些许宝贵的稳定预期。
结语
令人忧心的是,俄乌冲突长期化,不光会持续消耗着两国资源,还会增大冲突外溢的风险,严重还会将更多国家拖入漩涡之中,甚至不能完全排除因误判或意外导致局势失控的可能性。
抛开俄乌两国,美国这看似得心应手的“离岸平衡”与“代理人战争”策略,从长远看,也并非全无风险。
要知道,一旦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南方国家,已经逐渐看清楚美国维护自身霸权不惜牺牲他国利益、搅动地区,甚至全球安宁的真面目后,“去美元化”的进程可能会加速进行,到那时,美国通过这场冲突的“战争红利”,最终只会是镜花水月。
参考信源
环球时报2022-06-24——吴大辉:关于俄乌冲突,中国立场始终如一
参考消息2025-03-06——美媒:英国为乌克兰订购5000多枚防空导弹
财联社2025-04-01——克宫回应:俄美合作仍在继续 普京愿与特朗普接触
新华社客户端2022-05-19——芬兰和瑞典正式申请加入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