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卬在西汉很有名,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是西汉最大的诸侯王叛乱——七国之乱的参与者,因为造反被永载史册。
刘卬是齐王刘肥的第十一个儿子,也是刘邦的孙子,作为这样排行靠后的王子,自然不可能越级成为齐王,因此他被封为昌平侯,按理说这已经是刘卬人生的最高点了,不过一个普通的侯爵,这种王子侯在西汉成千上万,无兵无权基本上没有造反的可能,然而汉文帝的一番操作让他成了可以造反的诸侯王。
齐国是西汉势力最强最大的诸侯国,吕后时期一度削弱,但是吕后死后,爆发了诛灭诸吕的行动,汉文帝被拥立为帝,为了拉拢宗室不得不恢复齐国的封地。
不过汉文帝十分清楚齐王是灭诸吕的最大势力,这是自己最大的隐患,为此开始削弱齐国。
汉文帝第一就是将刘肥没有被封为侯的儿子们都封侯爵,刘卬也是这个时候被封为昌平侯。
汉文帝随后开始瓜分齐国封地,经过封刘章和刘兴居为诸侯王的试探,从而开始大规模封刘肥其他在世子嗣为诸侯王,而刘卬被封为胶西王。
史籍记载刘卬是“胶西王勇,好气,喜病,诸齐皆惮畏”,整个齐王一系没有人不怕他的。
其实刘卬这个人没有野心,他对皇位不感兴趣,只想着如何在封地吃喝玩乐享受自己的诸侯王人生,毕竟成为诸侯王是他从来都不敢想的,如今居然成功了,是该享受了。
可是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必须有金钱支撑,胶西国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经济也没有什么起色,这严重影响了刘卬的享受,为了捞钱,刘卬开始想别的办法营收了。
刘卬怎么赚钱呢?做生意不可能,他也不会,最后经过思考,刘卬决定卖自己身边就有的,没有成本的东西就是爵位。
当然刘卬不是卖自己爵位,而是卖他能给予的胶西国的爵位。
这件事如果汉文帝知道了最多也就是批评,可是这件事偏偏让汉景帝知道了,这下麻烦了。
汉景帝一继位就重用自己的老师晁错,而晁错始终认为刘姓诸侯王太多实力太强已经威胁国家统一,不利于国家稳定,因此他掌权后主要工作就是削藩。
汉景帝也知道诸侯王的实力过强,已经对自己产生了威胁,为此他同意晁错削藩。
削藩不能直接削,要名正言顺的削,而这些诸侯王大多有各种错误,故此一查一个准。
很快胶西王刘卬的卖爵位事件被曝光,最后经过一番考虑审议,刘卬被公布处理,皇帝法外开恩,最终刘卬被削去六个县。
胶西国本来就是齐国分出来的,地盘并不大,削去六个县,基本上就把胶西国一半领土给带走了。
刘卬很郁闷,不就是卖几个爵位至于吗?就削去六个县!
这个时候一个人来改变了刘卬一生,这个人就是吴王刘濞。
吴王刘濞和汉景帝有深仇大恨,因为汉景帝将刘濞的儿子打死,后来在汉文帝的操作下,刘濞没有造反。不过在景帝登基后,重用晁错,开始削藩,故此刘濞成了第一个怀疑对象。
刘濞早就不满景帝,因此开始策划造反,既然造反自然不能单打独斗,还要有帮手。刘濞很快就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是刘卬。
刘濞为了促成联合,暗地里离开了吴国到了胶西和刘卬见面,然后大骂皇帝,表示对胶西王支持,并且表示既然刘启不仁,就不要怪他们不义,不如反了,事成后大家一人一半天下。一番话下来,刘卬完全相信刘濞,表示愿意跟着他干,并且他去联系刘肥一系的其他兄弟,这些兄弟都对刘启不满。
刘濞满意离开了,随后刘卬找到了齐王将闾、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
这些兄弟除了刘将闾模棱两可外,其他人义愤填膺,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个天下本来是他们大哥刘襄的,结果被刘启之父刘恒截胡了,如果大哥当皇帝,他们都会封到大地方去,不会再这分大哥的遗产了,而且现在晁错削藩,刘卬被削了,他们这些人也逃不过,到时候都会倒霉,因此不如反抗,求一条活路。
因此在刘卬说完后,除了都刘将闾表示要跟着刘卬干,一定要弄死刘启,夺回属于自己这一支的天下。
当朝廷终于决定处罚吴王的诏书下达后,吴王刘濞起兵造反,按照约定吴王起兵后,其他人都要跟随,很快随后楚国赵国齐王一系诸国都造反。
胶西王刘卬正准备干一场,猛然发现刘将闾和刘志居然没有起兵,刘志是被手下劫持无法起兵,刘将闾则是反悔了,认为造反没前途,归顺朝廷了。
刘志被劫持没办法,刘将闾归顺刘启这不能原谅,而且他们不能留下刘将闾,毕竟他在这里就等于断了刘卬等人的后路,因此刘卬他们不得不改变计划,率先攻打临淄,必须灭掉刘将闾,刘卬于是带着其他几位兄弟去攻打另一位兄弟。
临淄是大城,一时半会根本打不下来,但是长期被围困刘将闾也受不了,因此主动找刘卬等人商量自己有意重新跟随他们造反。
可是刘将闾这个时候参加已经不能像当初那样无条件参加了,因此刘卬等人开始和刘将闾开始了漫长的加入造反谈判。
就在刘卬和刘将闾谈判时,叛乱主力已经被朝廷军队平定,刘卬等人看到刘濞等人已经逃亡,只能放弃攻打临淄回到自己封国等待处理。
刘卬回到胶西后,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因此采取了等死状态,他脱掉了鞋子光着脚坐在草席上,边喝水边向太后谢罪,让人看上去很惨。
刘卬的儿子太子刘德表示:“朝廷军队到来后,我看他们已经疲惫,可以袭击我愿意带兵去攻打,就算不胜还可以逃跑到海上。”
刘德意思困兽犹斗,不如拼死一博,至少能找一天活路,就算不胜还可以跑海上去,总之不能等死。
刘卬已经丧失了全部信心,他感到自己是不可能活了,不如这样说不定朝廷看自己可怜还能有一线生机因此他拒绝了儿子的要求表示自己手下兵力已经溃败,没用了。
不久弓高侯韩颓当率兵兵临城下,他派人给刘卬送去最后通告“奉诏诛不义,降者赦除其罪,复故;不降者灭之。王何处?须以从事。”我奉诏书诛灭不义之人,投降既往不咎,不投降就消灭,胶西王该怎么办?自己想想吧!
刘卬看到最后通牒后,吓得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出城投降表示:“我刘卬没有按照法律行事,惊吓百姓,让将军受苦来到我这个穷地方,我愿意受剁成肉泥的处罚。”
看着惊慌失措的胶西王韩颓当问道:“你因为战争受苦,我倒想听听你为什么造反?”
刘卬似乎找到了一条活路,他赶紧辩解表示:“如今晁错掌权,擅自改变高皇帝的法令,欺凌诸侯,屡屡削减诸侯封地。我们认为晁错干了不义的行为,怕他扰乱天下,这才起兵诛杀晁错。如今听说晁错已经被杀,我们就带兵回国了。”
韩颓当听了刘卬的辩解只是冷冷一笑,随后表示:“胶西王既然认为晁错是奸臣,为什么不上奏皇帝?而且没有皇帝的诏书和虎符就出兵攻打忠心于朝廷的诸侯,用意不是诛杀晁错吧?韩颓当一番话说的刘卬一句反驳的话都无法说出。
随后韩颓当拿出皇帝诏书读了一遍,然后说:“胶西王还是自己决定吧!”
刘卬知道韩颓当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是必死无疑,与其被带到长安直接被处死,不如现在自己给自己个痛快,毕竟他作为叛乱诸侯王,在刘濞等人已经被杀后,他一定会被处以极刑以儆效尤,要是那样不如现在自杀,至少死的不用受罪。
刘卬哭着说:“我刘卬真是死有余辜。”随后刘卬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刘卬死后,他的母亲太后,和儿子刘德也先后自杀,刘卬一脉的胶西国被废成为汉朝一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