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为什么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
在过去的30年里,尽管有许多药物和心理干预措施,但精神疾病仍然是全球疾病负担的前十大原因。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与大脑的联系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肠道与大脑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交流网络,称为“微生物群-肠-脑轴”(microbiota-gut-brain axis,MGBA)。肠道中居住着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它们不仅参与消化,还能通过神经、免疫和代谢途径影响大脑功能,甚至调控情绪、认知和行为。例如,肠道菌群可以产生血清素(一种与快乐相关的神经递质),而大脑也会通过迷走神经“感知”肠道的状态。
来自爱尔兰的团队在Advanced Biology的综述论文“The Muscle-Gut-Brain Axis and Psychiatric Illness ”中进一步强调了“骨骼肌-肠-脑轴”(muscle-gut-brain axis,MuGBA)的概念,将骨骼肌纳入这一网络,探讨运动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的症状。
图:肠道微生物组、骨骼肌和大脑之间的沟通途径。(SCFAs:短链脂肪酸,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二、MGBA:肠道菌群如何与大脑“对话”?
微生物组是人体内所有微生物及其遗传物质的统称。它由超过100万亿个微生物组成,其中大部分存在于人体肠道中。人类肠道微生物群主要包含四大类: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90%以上属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胃肠道是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群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部位。
在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组的发展,包括分娩方式(顺产或剖腹产)、哺乳类型(母乳或配方奶粉)、卫生水平、感染和抗生素的暴露以及饮食摄入等。细胞因子、B细胞和T细胞的产生在生命早期被下调,以允许微生物组在不引发炎症过程的情况下进化。肠道微生物群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成年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然而,衰老过程与微生物组的改变有关,包括细菌种类多样性的减少,这增加了微生物组对外部压力的敏感性。
肠道与大脑的“对话”通过以下主要途径实现:
迷走神经:作为直接通讯的“电话线”,传递肠道信号至大脑。例如,益生菌(如乳酸杆菌)的抗焦虑作用依赖于迷走神经的完整性。
免疫系统:肠道菌群失衡(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肠漏”),细菌产物进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炎症因子(如IL-6)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皮质醇升高,加剧抑郁。
代谢产物:肠道菌群分解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如丁酸)能抗炎、增强肠屏障,甚至直接刺激大脑释放血清素。
神经递质:某些菌群可直接合成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影响情绪和认知。肠道生态失调会影响各种神经递质的产生,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和GABA等。
三、MuGBA:运动如何成为“天然抗抑郁药”?
近年来,MuGBA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表明衰老过程、肠道生态失调和骨骼肌功能变化之间存在联系。肠道微生物组通过SCFAs的产生、肠道通透性、酶活性和乳酸代谢等影响运动表现。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骼肌不仅是运动器官,还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如IL-6)和调节代谢等方式,与肠道菌群、大脑形成联动:
运动改变菌群组成:适度运动增加丁酸产生菌,减少促炎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抗炎与代谢调节:运动降低血液中促炎因子(如TNF-α),同时通过AMPK酶促进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色氨酸代谢:运动促进色氨酸转化为“神经保护性”的犬尿喹啉酸,而非“神经毒性”的喹啉酸,这可能缓解抑郁。
临床证据:
·运动员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久坐人群,且SCFAs水平更高。
·运动干预在青少年、老年人中均能减轻抑郁症状,效果与药物或心理治疗相当。
四、菌群失调与精神疾病的关联
多项研究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特征性改变:
抑郁症: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减少,肠杆菌科增加;丁酸水平降低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帕金森病:普雷沃菌科减少,肠杆菌科增多。
干预手段:
·益生菌:特定菌株(如长双歧杆菌)可降低皮质醇,改善HPA轴功能。
·粪便移植(FMT):将健康供体的菌群移植至患者,可减少动物模型的焦虑样行为。
五、未来方向与挑战
MGBA的发现为治疗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过程开辟了新的途径。MuGBA作为MGBA的延伸,拓宽了我们对身体活动、骨骼肌功能、最佳肠道微生物群状态和心理健康之间联系的理解,从而扩大了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潜力。
尽管不断扩大的临床前研究为MuGBA涉及的机制途径提供了关键见解,但仍然需要强有力的临床研究来转化这些临床前发现。仍需解决以下问题:
个体差异:不同人群(如肥胖vs消瘦)对运动的菌群响应不同,需个性化方案。
机制不明:运动如何精准调控菌群-肌肉-大脑的分子通路?
临床转化:现有证据多基于动物实验,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益生菌、运动干预的长期效果。
六、总结:从“肠”计议,身心共治
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枢纽。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调节菌群平衡,可能成为未来精神疾病治疗的“绿色疗法”。正如论文作者所言:“运动不仅是强身健体的工具,更是通过MuGBA重塑大脑健康的钥匙。”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bi.202200214
期刊介绍
Advanced Biology是Wiley出版社旗下Advanced 系列期刊之一。Advanced系列是Wiley倾力打造的自主旗舰品牌,涵盖了各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如综合类期刊Advanced Science(IF: 14.3)和材料科学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7.4)等。作为Advanced系列的第一本生命科学类期刊,Advanced Biology(IF:3.2)创刊于2017年,旨在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发表平台,涵盖从分子到整个生命体以及更高尺度的生命科学研究。期刊致力于报道重要新颖具有广泛生物学意义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组织工程与再生医药、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免疫学、微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癌症研究、发育生物学、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生态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等。作为Hybrid期刊,Advanced Biology为作者提供Gold Open Access发表选项。
Wiley生命科学
Wiley生命科学期刊官方微信平台
Life-Earth@wil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