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平台的自拍滤镜到明星偶像的人设崩塌,人们常常会提起“人生如戏”,以及居然能把这个话题做成社会学课题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这本书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各式各样的“表演”,不仅在普通读者中有着稳定的口碑,更是社会学领域公认的里程碑之作。近日,这本长销不衰的书迎来再版,新版对译文进行了全面润色。
1998年,国际社会学学会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评为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十大社会学著作之一。
这本书最初以博士论文为基础,1956年在爱丁堡大学出版时并未引起巨大反响,但1959年美国锚点出版社(Anchor)版本一经推出,却迅速成为畅销书,到戈夫曼去世前销量高达60万册,更被《美国社会学杂志》和《美国社会学评论》誉为“这一代人对社会心理学最睿智的贡献之一”。
书中最具洞察力的理论,即著名的“拟剧论”,揭示了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在生活这个巨大的舞台上精心地表演。我们在前台表演被社会认可的角色,隐藏那些难以接受的特质于后台,从而实现所谓的“印象管理”。
前台的行动往往被严格界定在特定的场景和时间范围之内,而后台则允许个体放松、释放压力,甚至表现出一种“退行性”的自由状态。然而,后台和前台并非固定地点,而是一种互动的动态情境,社会行动者总是有意或无意地用某些技巧控制自己给人的印象。
家中夫妻间原本激烈的争执,在客人登门的一瞬间就可能转为恩爱的演出。
戈夫曼从戏剧学中借用了一整套概念工具,其中“剧班”的概念就令人印象深刻。他深入观察到,即使是亲密的夫妻或好友,在外人面前也会巧妙地调整称谓和举止,合力塑造特定的社会印象,这种表演具有高度的默契和精巧的互动技巧。
事实上,现代社会许多骗局,也往往通过精心安排的“剧班”集体合作完成。戈夫曼敏锐地指出,这种剧班式表演,不仅表现出个体的特质,更彰显了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互动性和复杂性。
他进一步阐述表演的核心是对自然流露的严格控制,既要显得真实,又不能显得“做作”。他用富有时代特征的例子描述道:为了维护社会角色,聪明的女孩也会在男友面前表现得“笨拙”,以适应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性别角色期待。
她们会听男友不厌其烦地向她们解释她们早已知道的东西,会向才智不如自己的男友隐瞒自己精通数学的天赋,也可能在最后关头输掉本已胜券在握的乒乓球赛……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由此,戈夫曼以精妙细致的笔触揭示出日常社会互动背后所隐藏的精巧机制。我们表面看似简单自然的互动,实际上蕴藏着复杂、精致的社会规则和表演技巧。
而“表演”的阐释框架,可以帮我们看清很多现象。原来许多看似无意义甚至对现实影响微弱的行为,可能是维系社会运转必不可少的仪式。正如他所言,“世界就是一场婚礼”,日常中的“表演”,往往在重申着共同体的道德价值,持续地复原着群体的秩序。
“表演”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它既可能促使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可能激发虚伪和造作:积极追求物质财富的“理想化”可能沦为徒有其表的“装”,标榜自我坦诚和脆弱的“消极理想化”也可能转为“卖惨”,从而让本应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反过来成为压抑和异化个体的因素。
“剧班”这个概念,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自我的真实处境:每个人若想成就自我或社会的角色,都必须依靠与他人的合作。你可能既不具备导演般的绝对支配权,也不甘于沦为纯粹仪式性的"工具人",但仍然可以通过巧妙的互动,在人际交往中争取一定程度的“戏剧支配优势”。
尽管人生如戏,社会时刻影响和塑造着我们,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停止木偶的演出动作,抬头仰望并感知操纵我们的那一套“木偶线”。
而面对“表演”,人们虽然偶尔也会彻底拒绝,但更多情况下,他们其实关心的是如何掩盖“表演”失败的事实,比如通过贬低观众来巩固内部团结,或通过顾左右而言他、既往不咎的方式“以退为进”,表达出多重“现实”,而并不在乎这些现实之间是否融贯和自洽。
互联网上流传的“八大原谅”:“来都来了”,“给个面子”,“还是孩子”,“为了你好”,“习惯就好”,“大过节的”,“岁数大了”,“都不容易”。
更具现实感的例子是偶像“塌房”事件:公众之所以对偶像前台与后台表现的差异感到愤怒或震惊,恰恰是因为精心维护的公众形象与后台真实行为之间的巨大反差。然而戈夫曼深入一步地指出,观众往往也在某种程度上配合着演员的表演,甚至主动参与维护这种虚假的形象。表演者或许心知肚明自己被巧妙地保护着,而观众也明白表演者知道自己被保护着,但双方却谁也不愿主动拆穿这个“心照不宣”的现实。
这种对日常细节的深刻洞察,使得《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成为理解现代社会生活秩序最经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成为戈夫曼整个学术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著作。
你读过戈夫曼的这本成名之作吗
谈谈戈夫曼带给你的启发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此书
读懂人生如戏
一本一生绕不开的著作
公号粉丝限量专享
扫码领券后折合5折优惠
人生之路上必读的社科经典
扫码领券后折合5折优惠
扫码进群,更多福利
-End-
观点资料来源: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以及周晓虹教授为本书撰写的导读
《这世界,其实就是一场婚礼》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