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数读的司机群里,有网约车司机反映遭遇乘客把目的地定位到比实际下车点远,然后提前下车以达到减少车费的情况。


乘客先是把目的地虚标,将终点定位至远超实际下车点的位置,中途要求提前下车。

因定位延迟,系统未更新实际位置,出现计价规则漏洞,最终仅按原定位点计算费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跨城费、时长费、远途附加费等都会未计入账单,导致司机每单损失数元至数十元不等。



根据网约车司机实测,部分平台采用间隔定位(如10秒一次)或依赖手机GPS信号,当乘客故意中途结束行程时,系统可能因未及时刷新位置而少计算里程和时长费用。

尤其在高架桥、隧道等信号弱区域,平台计算的里程和时长误差更明显。

此外,平台默认“未达终点不计全程费用”,中途结束行程时仅按当前定位点结算,忽略实际行驶里程。

遇到这样的订单,申诉困难重重。通常需提供行车记录仪、定位截图等证据,但平台常以“定位误差”为由驳回。

数读的司机群里,有人给出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是乘客要求中途下车时,司机可尝试关闭并重启APP,利用重启后GPS重新定位的特性,修正里程数据。部分司机实测此方法能恢复部分费用。

二是结束订单前,手动滑动APP定位至乘客实际下车点,确保系统获取准确位置。

麦哩提醒:对跨城、长途订单保持警惕,若乘客频繁催促或要求中途下车,可提前开启录音并确认目的地,避免接单后乘客恶意缩短行程;此外,优先接实时计价单,避免“一口价”订单,此类订单易因中途结束行程导致收益缩水。另外,注意在堵车或途径高架路段时,关闭自动接单,避免因定位延迟被薅羊毛。

同时,呼吁行业优化定位算法与计价规则,从根源上堵塞漏洞。对于恶意乘客,保留法律追责权利是最终保障。

网约车行业咨询

或聊一下「司机群」「车队长」「平台合作」

加我个人微信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数读网约车」,回复“1”也可找到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