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一商场面包节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



“萌宠生活馆”摊位生意火爆。



医生为市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服务。

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自带“年轻属性”的创意市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我国许多城市,创意市集如今已衍生出上百种业态,包含美食、文创、零售以及娱乐等消费品类。

近年来,太原的创意市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各式各样的创意市集遍布城市的大小角落,为年轻人就业创业提供了新途径。其中,小店商圈开展的创意市集吸引了不少客流,引人关注。

社交:谁在逛市集?

“我就是大家常说的‘面包脑袋’,一直想尝遍不同面包店的特色产品。”过去,太原的面包店位置较分散,集中购买不方便,一直不能让李玥“尽兴”。

3月20日至30日,天美新天地购物中心启动春日面包主题市集,精选20家品质高、味道好的面包房参与,制作的面包刚一出炉便被抢购一空。“在面包市集,只需花很小的成本就能吃到更多的面包,这感觉太棒了!”李玥开心地说。

如果把市集当作普通地摊,就失去了市集的灵魂——社交属性。像李玥一样,越来越多的太原年轻人喜欢在闲暇之余逛逛各类市集,除了购买一些吃喝和有趣的物件,在市集上拍照、分享、交流,成了他们展示自我和社交的方式。

范荣欣已经从事市集“营业”快一年了,他认为这种摆摊,赚钱不是重点,交朋友才是。遇到聊得来的顾客,范荣欣不仅会赠送小礼品,还会留下联系方式。“有些人会和我探讨不同水晶的奥秘,有些人会喜欢我摊位的布置。”在他看来,陌生人的认可会带来别样的成就感。

记者观察到,在售卖的过程中,询价、砍价一问一答,商户和买家共同构建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的场景。不少年轻摊主表示,市集的价值在于积累垂直客户流量,认识更多的同行和主办方,为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积累资源,并碰撞出新的创意。

为了让消费者更能沉浸其中,市集还设置摊位集章、打卡等环节,逛集结束可换取大礼包和文创周边,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它的火爆。

消费:市集淘什么?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茂业天地内20余个摊位前排起长队。卖钩织手作的,卖香薰饰品的,卖特色文创产品的……组成了以“春趣生活节”为主题的文创市集。

见到摊主王彦喃时,她正在为刚付款的顾客打包。“这是你第几次来市集摆摊了?”她想了想,“十几次肯定有了。”

王彦喃的摊位比吃饭的桌子大不了多少,数十种大大小小精致的饰品摆满一桌。摆摊不到20分钟,王彦喃便成交3单,“今天没准能上千。”

年轻人爱逛市集的出发点是想着去打卡最新鲜的东西。大三学生徐敏很清楚自己的需求,“我算是个‘难搞’的年轻人,比如买项链,我就想要比较个性化的,普通的店铺满足不了我。”如今市集成了创意的策源地,无论是标本、钩织、徽章等小众爱好者,还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创设计者,他们将爱好物化,结合审美与巧思,让商品变得精致化、定制化。

“市集的收入如何?”这是王彦喃常被问到的问题。

“商户的活跃度、主办方的影响力、商品的独特性都会影响销量。”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市集每天的摊位费一般在50元至100元,平时一天能卖300元左右,周六日人流量大,营业额能突破1000元。

王彦喃在下元商贸城有一家固定的门店,“一直都是吴总带着我们跑市集,朋友圈100多人都是市集上认识的,现在都是我们门店的老顾客了。”

王彦喃口中的“吴总”是山西南北市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吴振一,曾策划过咖啡市集、稻田音乐节美食市集、文创市集等主题市集以及不少综合市集。

关于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吴振一认为,现在年轻人对审美和内容消费十分看重,市集中的商品多注重手工制作和原创设计,人们可以在市集中淘到独一无二的物品,这种发现的乐趣满足了大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年轻人喜欢逛手作摊位,因为每个小物件都不是轻易能从其他途径购入的。“就像开盲盒一样,可以淘到不少有意思的小物件。”

文化:为什么爱市集?

相比实体店和线上店铺,创意市集的竞争力在哪里?

文化,还是文化。市集提供的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艺术展示的平台。学练八段锦、品尝中药茶饮、制作艾草养生槌……4月初,小店区首届城市养生文化进商圈暨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活动“醒春市集”热闹举行,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活动现场设置了5个功能区,其中能量补给站(养生服务体验区)里,十二时辰主题理疗舱提供辰时头疗、午时肩颈护理、戌时足浴等特色服务,VR经络漫游能直观看到气血流动,声音疗愈舱带来独特的编钟频率共振体验,还有限时免费艾灸、肩颈推拿等“快闪”理疗,为市民带来新奇的中医药文化体验。

太原广誉远中医门诊部现场提供看诊、手工制作服务。外卖小哥王大虎正在排队等待看诊,他告诉记者,工作后整个人都呈现一种亚健康状态,在市集体验了一系列养生项目后,身体和心情都很舒畅,对中医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店区商圈管委会负责人赵玉霞表示,中医药文化进商圈,既可以通过文商旅展示联合促消费,又能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活动致力于将传统养生智慧巧妙融入商圈这一充满活力的消费场景中,让优质的健康服务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市集是摆摊,但卖的不是地摊货。赶文化市集,还可以购买装帧精美的文学经典、可爱灵动的手工艺品,品尝风味各异的地方美食,既满足了人们对新奇体验的追求,也让传统文化在新业态、新场景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传统市集多是由于交通便利,居民出于交换需求,自发形成;而当下的创意市集,更多有着现实发展的意义。采访过程中,我们遇到求新求变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经历挫折再出发的创业青年……那些站在摊位前后的年轻人,正支撑着市集这一消费模式走向大众,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

来源:山西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