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0米台决赛现场。
朱子峰第一跳腾空转体,水花消失不见。电子屏跳出10.0,10.
0,10.0。全场惊呼中,这位21岁选手完成满分首秀。
时间拉回3天前,水立方迎来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中国跳水队此次派出12人阵容,剑指卫冕。
新赛制带来挑战,预赛“一对一”对决淘汰率超60%。但男子10米台决赛,朱子峰与程子龙提前锁定金银。571.
90分对542.30分,两人分差近30分。澳大利亚选手鲁索第三跳出现失误,最终摘铜。
“伤病曾让我想放弃。”朱子峰赛后坦言。
但此刻他握着金牌,眼神坚定望向跳台。女子10米台决赛同样胶着。
陈芋汐与全红婵第4跳后仅差5.3分。全红婵207C动作出现小失误,水花压得稍大。
这给了陈芋汐反超机会,最终431.25分对409.80分。
全红婵没能实现世界三大赛金牌大满贯。
她差的这枚世界杯总决赛金牌,正是教练陈若琳的纪录。“新赛制需要更多适应。
”全红婵低头搓了搓奖牌。
但很快她抬头笑了,搂住陈芋汐肩膀比心。颁奖典礼上,两人搞怪比耶的瞬间引发现场欢呼。这不是她们第一次同框领奖,却意义格外不同。
整个赛事,中国队包揽全部9金。男子双人3米板胡宇康/郑九源领先27分夺冠。女子双人10米台陈芋汐/全红婵配合默契,零失误完成。
混合团体赛更是优势明显,领先第二名85分。但辉煌背后,有个细节值得注意。除鲁索和基尼,其他外国选手难进前三。
国际跳水界的“中国壁垒”,何时能有突破?新赛制本想增加对抗性,却让强者更强。朱子峰的满分跳,陈佳的逆转夺冠,都在证明统治力。
但我个人认为,这种优势也藏着隐忧。
当对手难以追赶,项目的观赏性和竞争性会否下降?就像全红婵与陈芋汐的对决,虽精彩却少了外部压力。
她们的进步,更多来自队内竞争。这种“内卷式”强大,能否长久保持动力?赛后技术统计显示,中国队平均动作难度比对手高0.
3。但完成度更是领先15%,这是常年魔鬼训练的结果。
颁奖仪式结束时,水立方灯光渐暗。
选手们的身影在跳台上晃动,像极了无数个训练日夜。那些凌晨5点的泳池,那些重复千次的动作,此刻都有了意义。
但属于中国跳水的挑战,或许刚刚开始。当全红婵还差1冠追平恩师纪录,当新赛制考验适应性。
这些年轻选手的肩上,扛着的不只是金牌。更是这项运动未来的重量。跳水台上的每一次腾空,都是中国跳水人用汗水写就的答卷。
而世界跳水的下一篇章,等待更多对手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