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雷远东 摄
兴隆湖。受访者供图
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闲适。当我们用更广的视角从空中俯瞰,可以发现这片土地更多的奥秘和惊喜。兴隆湖东岸,成都科创生态岛、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连片成势;北岸,天府智能港、北航西部创新中心蓬勃发展;西岸,天府新经济产业园、蓉港创智园拔节生长;南岸,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蔚然而立。基础科研、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都能在这里找到生长的土壤。
“现在的兴隆湖区域,可以说是美丽和实力并存。但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脚下是泥泞小路,车很难开,我们天投人一铲土一块砖,将这块土地建设成这样。”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天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科说。
近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正式启动“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活动,寻找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时代标杆。从规划建设一座城市的“躯体”,到通过聚人兴产赋予这座城市“灵魂”,在兴隆湖畔,王科讲述了成都天投集团与天府新区共生长的故事。
观念转变
从一把铁锹到一杯咖啡
“从最初的白纸画图、平地立城,到现在的公园城市、产业兴城,我们与天府新区共兴共荣。”王科说。2013年7月,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同年8月20日,成都天投集团注册成立。
也正是2013年,成立伊始的成都天投集团负责建设兴隆湖。天投人发扬“铁军”精神,投身其中,利用原生自然地貌,雍水成湖,通过鹿溪河泄洪道建设,形成河湖分离的高滩湿地和生态湖泊,将区域防洪等级大大提升。
在王科看来,兴隆湖只是一个缩影,一座城市要发展好,不仅要搞好建设,更要转变思路学会运营——不仅要建好一座城市的“躯体”,更要运营好这座城市,赋予“灵魂”。
于是,年轻干部们以前辈建设的兴隆湖水波纹为灵感,设计打造出了T2COFFEE品牌首店,这是天投集团落地的首个自营生活品牌项目。
始于咖啡,却不止咖啡。该店旨在通过新时代国企品牌的无穷裂变和产品思维,解锁环兴隆湖区域、城市会客厅、生活品牌馆、产业载体等新场景,配合绿色经济、特色消费等新业态,帮助更多年轻人探索新的工作与生活交互方式。
“从兴隆湖的一把铁锹,到兴隆湖畔的一杯咖啡,我想做的是打破大家对国企的传统印象,就是我们不仅仅能搞建设,也能够做好城市运营和产业发展。”王科说。
在他看来,成都天投集团如今的转型,也正符合公园城市发展的内生逻辑。即在发展观念上,从“产-城-人”转变为“人-城-产”,以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谋划和推动城市工作;在建城模式上,从“城市中建公园”转变为“公园中建城市”,以“公园化生态”作基底,持续打造城市空间;在营城方式上,从“空间建造”转变为“场景营造”,使城市成为美好场景的发生地。
角色升级
从传统模式到新机遇新赛道
如今,成都天投集团围绕天府新区发展新阶段、新需要,校准了企业发展定位,把集团打造成为公园城市综合运营商、新时代产业投资商。当前,天府新区正加快“聚人兴产”,集团一方面需要持续做优城市开发建设和公共服务等传统业务,增强企业功能;另一方面也要深化产业投资,促进产业招引培育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塑造天投独特竞争优势,加快企业转型。
4月初,由成都天投集团投建运营的成都科创生态岛W7(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特色楼宇)实现“企业满园”,并汇聚多家人工智能领域明星企业,其中既有KIMI、云天励飞等独角兽企业,也包括了浪潮云、晓多科技、潜行创新等“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包含了成都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未来产业赛道链主企业,已经初步形成链条完备、梯次成长的人工智能企业集群。而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企业“上岛”,和成都天投集团提供完备的生活配套、共享办公区、企业诊断等服务密切相关。
“其实,‘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成都科学城片区的资源禀赋、干事创业氛围完全有条件培育出‘蓉城小龙’‘天府小虎’。未来,天投集团还将积极探索‘园区合伙人’模式,打造特色‘园中园’,为企业扎根生长厚植沃土。”王科说。
营城聚人,筑景成势,引商兴业。从机械轰鸣的基建时代,到赋予城市灵魂的运营新篇,城市不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化为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人。王科说,成都天投集团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国企担当,用一个个精品项目勾勒出公园城市的美好“拼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实习生 何淑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