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提起云南元谋这个地方,很多人能想到的就是这里几乎没有绿洲,方圆百十里大多荒山秃岭,地表裸露,几乎到处都是寸草不生的景象。
赤红的土壤在烈日下龟裂,狂风裹挟着沙尘,不管种什么似乎都长不起来,它就是人们眼中难以征服的“不毛之地”。
从解放以后就有前前后后很多专家来到这个地方,想要尝试种植一些植物来搞一搞绿化,但是最后却都失败了。
这个地方就像是不适合任何植物生长一样。
时间来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在部队上服役多年的军人唐存亮偶然听四川攀枝花市的一位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提起过云南元谋,得知这里荒芜多年却始终无法治理。
巧合很快就来了,有一天唐存亮在大使馆听说了一种非常耐干旱和炎热的树,他一下子就想起了云南元谋。
于是他带着团队来到云南元谋考察,还将引种了这种树,尝试种植。
2010年,唐存亮创立了公司,全身心投入到树木的种植与开发事业中。
从优质种子的筛选到树苗的培育,团队付出了相当大的心力,一行人日夜守护在育苗基地,密切关注着每一株幼苗的生长情况。
他们不断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探索最佳的培育方法。
他们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深入挖掘这种树木的的价值。
随着中国最大的这种树木生产基地在元谋落户,唐存亮和他的全新农建成功攻克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植被种植困难的世界难题,成为我国的这种树木种植领域的开拓者和探索者。
那么究竟是什么植物竟然能在千百年荒芜的地方长大呢?
«——【·坚强的辣木·】——»
这种植物叫做辣木,是一种高大的乔木,通常可以生长到3-12米高。
它的树皮是灰白色的,质地相对而言比较柔软,表面有明显的皮孔和叶痕。
树枝向四周伸展,形成一个较为稀疏的树冠,这种独特的树冠结构使得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到树下的植物,为立体种植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辣木的叶子为三回羽状复叶,叶片细长,呈绿色,表面光滑。
在叶片的基部,有一些线形或棍棒状的腺体,这些腺体在辣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些物质,对自身起到保护作用。
辣木的花朵小巧而精致,呈白色,花朵成簇生长在树枝的顶端,花期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
花朵凋谢后,会结出细长的蒴果,蒴果长度可达20-50厘米,成熟时呈深褐色,表面有明显的棱纹。
每个蒴果内含有数十颗种子,种子呈近球形,表面有三条棱,颜色为深褐色,具有一定的光泽。
辣木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尤其适合在干旱和高温的环境中生长,它的根系非常发达,主根能够深入地下数米,寻找水源和养分。
这种强大的根系使得辣木在干旱的环境中能够顽强生存,即使长时间不降雨,也能依靠地下水源维持生长。
辣木对土壤的要求并不苛刻,无论是贫瘠的荒地,还是盐碱地,辣木都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它喜欢充足的阳光,每天需要至少6 - 8小时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温度方面,辣木能够耐受48℃的高温,在有遮荫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存活。
同时,辣木也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能够耐受轻微的霜冻,但在长期低温环境下,生长会受到一定影响。
虽然辣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珍稀濒危物种,但在我国,其种植历史相对较短,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广东、海南等少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元谋这样的干旱地区大规模成功种植辣木,并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辣木的种植需要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专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目前,我国对辣木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其种植规模和产量相对有限,市场需求却在不断增长。
云南元谋的辣木种植奇迹,不仅是生态修复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典范。
唐存亮在探索过程中,他和团队发现,单一的辣木种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但效果有限。
为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初步探索出一个立体动植物群落种植模式。
在元谋马头地,通过机械化作业,团队整理土地1.3万亩,开垦出保土、保水、保肥、保墒的梯地。
这些梯地就像一道道绿色的防线,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
这种立体动植物群落种植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丰富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还达到了水土流失治理与脆弱生态修复的效果。
曾经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如今满山遍岭郁郁葱葱,辣木树下,鸡鸣羊叫猪欢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今,当初寸草不生的荒山上面已经成功出现了2万多亩甜辣木和稀有树种,而这些树都是他们一棵棵种出来的。
唐存亮和他的团队的成功实践,为红河谷干旱地区以及其他类似生态环境的区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理念,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事业中。
未来,随着辣木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元谋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土地,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参考:
农民日报《荒山披绿意辣木富农家》2016-5-7
中工网《中国云南元谋甜辣木为脱贫献良策》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