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越南热热闹闹地举办了解放南方50周年大庆。
这天,是他们纪念1975年解放战争胜利的大日子。
中国,派出了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参加阅兵式。
解放军穿着整齐的礼服,虎虎生风,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越南民众连连鼓掌。
可谁知道,这头还在一起热热闹闹搞庆祝,那头越南就翻脸了。
变脸这么快?
5月3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公开对媒体说,他们已经给“相关国家”(其实就是说中国)发了外交抗议信。
为啥?
就因为我们去了南沙群岛的铁线礁。
越方认为这是“未经允许就登陆”,是在“侵犯越南主权”。
说到底,这是南海领土争端这个老问题又冒出来了。
咱们得从历史说起。
南海争端由来已久,起码可以追溯到二战后。
当时日本战败后,《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在南海的一切权益,但并没有明确说这些岛屿该归谁。
这就留下了争端的种子。
1947年,中国就已经画出了“十一段线”,后来称为“九段线”来标明南海主权范围。
而越南呢?
过去几十年来慢慢蚕食南沙岛礁,现在实际控制了约29个岛礁。
今天越南这一出“白天参加你的阅兵式,转身就抗议你”的操作。
说明,南海问题仍然是中越关系中最敏感的神经。
历史上,越南曾是中国的朝贡国,从古至今的官方文献和地图都表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
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当时的中华民国还派军舰收复了南沙群岛。
这些都是历史事实。
但问题在于,越南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改变立场。
越战时期,他们忙着打仗没功夫管这事。
等到1975年南北统一后,才开始大张旗鼓地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还在1982年,专门成立了“长沙群岛-长沙群岛”县级行政区来管辖这些岛屿。
现在的情况就是:
中国坚持基于历史证据和国际法,认为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越南则主要根据地理邻近原则和他们的实际控制状态,提出主权主张。
竹子外交
越南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典型的“两头下注”。
一边热情邀请中国仪仗队参加他们的阅兵,表面上一片和气;
另一边却在南海问题上抗议。
这种外交手法在越南被称为“竹子外交”。
啥意思呢?
就像竹子一样能弯能直,看风向随时调整。
从历史上看,越南一直是这么玩的。
记得上世纪60-70年代越战时期,他们一边接受中国的大量援助。
据统计,当时中国援助越南的物资和装备价值超过200亿美元,一边又和苏联眉来眼去。
等到1975年统一后,越南迅速倒向苏联。
1978年,还加入了苏联主导的经互会,甚至在1979年与中国爆发了边境冲突。
回到南海问题,越南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有几层算盘:
越南想让国际社会相信他们是讲规则、重外交的国家。
通过邀请中国参加阅兵式,展示他们愿意与中国合作;
但同时又通过外交抗议,表明他们在主权问题上“寸土不让”,想借此平衡大国关系。
越南更希望通过这种“竹子外交”,在国际社会中争取最大利益。
他们想在经济上与中国深度合作(毕竟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同时又希望利用南海问题获得美国、日本等国的支持和援助。
越南背后的算盘
打开地图看一看就明白了。
越南紧挨着中国,1400多公里的边境线连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住在隔壁一样近。
历史上,越南曾是中国的一部分长达一千多年(公元前111年到公元939年)。
独立后,越南还一直模仿中国的制度和文化,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直到20世纪初。
这种渊源,让两国关系既亲近又复杂。
从经济角度看,越南离不开中国这个“大靠山”。
2023年,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超过1650亿美元。
越南每天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值高达近3亿美元!
这些商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钢铁、纺织原料等,可以说越南工厂里三分之一的原料都是“中国造”。
但另一方面,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又不肯让步。
为什么?
一、资源问题。
南海不仅是重要的国际航道,还藏着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据专家估计,南海可能有110亿桶石油和19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对于能源不足的越南来说,这些资源就像“聚宝盆“一样吸引人。
目前,越南在南海开采的石油已经占到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二、“爱国”需要。
越南需要向国内民众展示强硬立场,证明自己能保护“国家利益”。
1975年统一后的越南,把民族主义作为凝聚人心的重要工具。
南海争端恰好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爱国”的机会。
这次风波其实很现实:
一方面,中越两国是重要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650亿美元,互相都需要对方;
另一方面,在领土问题上寸土必争,谁也不让步。
这种“一边吵架一边做生意”的关系,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出手很快
根据央视报道的消息,清澜海事局,这是负责管理从海南岛一直到南沙群岛海域的部门,发布了一则通告:
5月5日晚上6点30分到8点30分(就是今天晚上),中国将在南海相关海域搞军事训练。
这两个小时内,所有船只都不准进去,必须绕道而行。
这个时机太明显了!
越南5月3日公开抗议中国。
仅仅两天后,5月5日中国就立马安排军演。
这速度之快,显然是:
“你不是抗议吗?那我就让你看看什么叫实际行动”。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中国对南海的态度就是这样——有备无患。
虽然越南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积极蚕食南沙岛礁(特别是在1975年统一后),但中国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主权主张。
这次军演虽然只有两小时,但意义可不小:
这是一次“立竿见影”的回应。
越南前脚刚抗议,中国后脚就军演。
这种“有来有往”的互动让越南明白:
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会有实际后果。
军演的地点很关键。
虽然具体位置没有公布,但肯定是在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区域内。
这相当于用实际行动重申:
“这是我家的地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外交抗议是纸面文字,而军事演习则是实打实的行动。
中国这次用行动表明:
南海的主权问题不容讨价还价。
从更大的历史背景看,中国在处理领土争端时往往遵循“先礼后兵”的传统。
先通过外交渠道表明立场,如果对方不尊重,再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比如,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在多次外交警告无效后才采取的军事行动。
中国也在积极准备
现在的局面更复杂了,因为美国这个“外人”插手进来。
美国打着“维护航行自由”的旗号,实际上是想利用南海问题牵制中国。
2010年以来,美国不断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
2023年9月,拜登访问越南,把美越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明显是在拉拢越南。
美国还在背后怂恿菲律宾、越南等。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中国的态度很明确:
原则问题绝不让步,但也不会因小失大。
目前,中国正面临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封锁,需要集中精力应对这些重大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希望因为南海问题,把越南完全推向美国一边。
但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准备,包括:
坚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中国一直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并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
法律方面也做了准备。
2016年,中国发布《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法理依据。
中国海军现代化速度惊人。
从2012年开始服役的首艘航母辽宁舰,到国产航母山东舰和福建舰,中国已具备足够维护自己的能力。
领土问题必须寸土不让,但解决方式可以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