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套餐不可耻,坑人套路才丢人。
最近,有个词儿火得一塌糊涂——“穷鬼套餐”。
从 瑞幸的9.9元 咖啡 ,到 汉堡王 的 9.9元套餐 ,再到海底捞的“穷鬼8件套”,仿佛一夜之间,整个餐饮行业都卷入了一场“低价风暴”。
消费者们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 好似 找到了生活的“性价比密码”。
然而,热闹背后,那些被热捧的穷鬼餐厅们,正悄然露出一丝“疲态”。
先来说说这“穷鬼套餐”为啥能火。
口罩过后 ,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年轻人背负着房贷、车贷,对未来收入预期一片悲观,消费变得格外谨慎。
曾经的“消费升级”变成了如今的“消费降级”,大家兜里有钱,但不敢随便花。
于是,餐饮行业成了这场消费变革的“重灾区”。
图源:各品牌官方公众号推文截图
在这种背景下,“穷鬼套餐”应运而生。
麦当劳的“1+1随心配”,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 米村拌饭3元自助 ……
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心动的低价套餐,瞬间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
小红书、抖音上,各种“穷鬼套餐”攻略铺天盖地,网友们分享着如何用最少的钱,享受一顿“划算”的大餐。
这些攻略不仅吸引了大量流量,也让“穷鬼套餐”成为了一种消费潮流。
餐饮老板们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纷纷加入这场“低价狂欢”。
他们以为,只要推出足够低价的套餐,就能吸引消费者进店,从而提升客流量和销售额。
毕竟,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客流量就是生命线。
只不过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场“狂欢”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
“穷鬼套餐”带来的流量确实可观。
汉堡王的9.9元套餐活动上线3个月售出超18万份,瑞幸咖啡通过9.9元活动吸引了大量新客户。
可是这些数字背后,商家的利润却在悄然下滑。
以 肯德基和必胜客 为例, 肯德基餐厅利润率从21.2%下降到19.3%,必胜客的利润率同比下降了1%。
为什么会这样?
餐饮行业的成本结构其实非常复杂。
一般来说,餐饮行业的毛利率在60%左右,但算上人力、房租、水电等 成本 ,净利率最多也就10%左右。
换句话说,餐饮老板们赚的大多是辛苦钱。
而“穷鬼套餐”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得不降低价格,但成本却无法同步降低。
于是,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就出现了。
更糟糕的是,一旦商家试图调整价格或减少套餐内容,消费者就会立刻“用脚投票”。
瑞幸9.9元活动缩水后,网上一片骂声,消费者表示要“背叛”瑞幸。
麦当劳的“1+1随心配”套餐涨价2元,也被骂得狗血淋头。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极高,一旦形成了“低价预期”,就很难接受涨价。
消费者们对“穷鬼套餐”的热情,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他们并非不想享受高品质的餐饮体验,只是在经济压力下,不得不精打细算。
消费者的需求并非只有“低价”这一项,他们也希望在享受低价的同时,能够获得品质和服务的保障。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在食材和服务上“偷工减料”。
比如,有网友反映,某些餐厅的“穷鬼套餐”菜品质量差,分量少,甚至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还有一些餐厅的服务态度差,消费者进店后被冷落,用餐体验极差。
这些行为,无疑是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消费者们对“穷鬼套餐”的忠诚度极低。
他们更倾向于“薅羊毛”,哪里有优惠就去哪里。
一旦某个品牌的“穷鬼套餐”不再划算,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转向其他品牌。
这种“用脚投票”的行为,让商家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搞“价格战”,没有客流;
搞了“价格战”,赚不到钱。
餐饮行业的竞争 一直在 加剧 , 新的品牌不断涌入市场,它们通过创新的菜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而那些依赖“穷鬼套餐”生存的品牌,如果不及时调整策略,提升竞争力,最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 穷鬼套餐”现象,是消费降级和市场竞争的产物。
它反映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也暴露了餐饮行业在成本控制和品牌建设上的不足。
要知道,消费市场永远在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餐饮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商家来说,不要只看到“穷鬼套餐”带来的短期流量,更要关注长期的品牌建设和客户留存。
只有通过提升品质和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消费者来说,理性消费才是王道。
虽然“穷鬼套餐”很诱人,但也不要被低价冲昏了头脑。
选择那些真正有诚意、有品质的品牌,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被“套路”。
最后,我想说,消费市场永远在变,但有一点始终不变:
品质和服务才是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那些只靠“穷鬼套餐”撑场面的餐厅,迟早会现原形;
而那些真正用心做餐饮的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青睐。
褚墨有限,不尽欲言。愿每个在看的你,顺颂时祺,秋绥冬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