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脑回路,在很多时候并不按常理出牌。以至于做出的很多决定,让人觉得非常突然,会非常的莫名其妙,比如近期发生的这件事情。

4月29号晚上到30号凌晨的时候。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又一次爆发冲突。印度的好几个哨所被端掉,吃了大亏,印度空军派出了四架阵风战斗机前往克什米尔地区,想要控制住局势,对巴基斯坦进行威慑。



要知道阵风战斗机在印度人的宣传中,那是妥妥的世界上最顶级的战机,而且还可以对抗中国的第5代战斗机歼20。这次派出四架阵风战斗机,想必印度人的心中,当时已经稳操胜券。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巴基斯坦方面很快就发现了这四架战斗机,空军随之起飞歼10ce战斗机前往相关空域进行对峙和拦截。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近距离对峙的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随后阵风战斗机“出人意料”的落于下风,最终仓皇逃离现场。而来自中国的这款歼10战斗机首次出现在这次印巴冲突中,就取得了第1场胜利,打败了阵风战斗机。



因为中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小型化起步非常早,优势很大。巴基斯坦手中歼10ce上面的雷达可以在240公里范围内首先发现并锁定阵风战斗机,而阵风战斗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效探测半径仅为140公里,再加上歼10战斗机的空中近距离格斗优势,所以在克什米尔的上空,阵风战斗机占不到优势也就理所当然了。



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说,这个时候印度就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战斗机在技术和平台方面存在着一些限制性,要么是尽可能的避免在近距离格斗中再次遭遇歼10战斗机,要么是尽可能的提升一些技术性能,包括对于飞行员的训练,避免下次再处于劣势,这样做是合乎情理的。然而印度方面显然并不是按照常理来出牌的。



根据印度媒体5月1号发布的消息可以得知,印度空军的副司令哈达尔中将忽然被就地免职,解除了职务。目前给出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是我们注意到,哈达尔正是4月29号晚上至30号凌晨发生在克什米尔上空的那场空战的指挥官。也就是说,印度空军在自己的阵风战斗机被歼10战斗机打败之后,第一反应并不是反思自己的平台技术和飞行员的能力,而是选择了“干掉”自己的指挥员。在他们的眼里看来,也许狠狠的处理负责战斗的指挥官,就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可以让自己的一线部队在下次面对巴基斯坦军队的时候,有足够的勇气,尽可能的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尽可能的击败对手。



不得不说,这种思维非常奇葩,甚至可以说毫无道理可言。因为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歼10战斗机之所以能够在近距离的空中对峙中狠狠地压制阵风战斗机,主要是得益于雷达,气动布局和近距离格斗的优势。这属于客观的技术性能和平台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很难因为飞行员个人的操作能力而发生大规模的扭转。印度好歹是一个地区大国,对于存在的这种客观性的劣势,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是他们偏偏选择忽略客观,而采取这种荒唐的人事任免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和不利的局面。这种方法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而对于印度军队,尤其是空军的战斗力来说,不会产生任何的正面的好处。



身为一个副司令,身为一个中将,说免就免,这极有可能加剧印度军队内部的一些矛盾和分裂。而对于一线部队来说,之前被吹的神乎其神的阵风战斗机,现在已然被斩落马下,下次再有同样的情况进行近距离交锋的时候,肯定要产生心理阴影,而这种心理阴影,这种负面影响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一个副司令被就地免职而烟消云散。

而且阵风战斗机这次被压制之后,印度方面马上就关闭了自己的领空,并且指责是巴基斯坦方面连续破坏该地区的停火协议。这种做法颇有一种“泼妇骂街”的感觉,一开始自我感觉良好,随后被现场打脸,然后开始贼喊捉贼,把挑起争端引起矛盾的责任推到对方的身上。一味的嘴硬,无非就是担心自己下不来台。这种做法,放在一个地区大国的身上,确实难以想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