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美术馆内观赏展品时透过玻璃可看到窗外的嶂石岩风景。刘子恒摄

纵览新闻评论员 刘玉婧

一到放假,怎么年轻人都喜欢往山里跑?

逃离城市的喧嚣,大家希望在深山里寻得一份闲适感。手摸着嶂石岩的石,眼望着九女峰,脚蹬着太行山,身体在爬山的过程中,释放压力获得了痛快。如果下山的路上,能在咖啡馆里捧着一杯熔岩拿铁,再在艺术馆里来一场视觉和心灵的交流,谁又会拒绝这样从内到外,从肉体到精神的舒缓和放松呢。

河北赞皇县的嶂石岩风景区里,就藏着这样一座“岩美术馆”。

为什么越来越多美术馆设立在沙丘、湖心、森林、深山,这些避世归隐的地方呢?其中一种答案是:人们在追求和向往着,一场在艺术场域与自然哲学之间的深度对话。山林自带神奇的力量,能让人静下心来展开一段冥想,艺术也一样。在“找自己”与“见他者”中,产生这种灵魂与灵魂的相遇,正是都市年轻人所期待的,也是自然环境与人文艺术之间内在契合的共鸣点。

氛围烘托情绪,环境升华艺术。窗景策展的设计理念,将艺术家们创作的展品与窗外嶂石岩的山林风景,共同构建了一幅艺术作品,意境赋予艺术以完整。地理空间上,艺术品在岩美术馆中,岩美术馆在嶂石岩风景区中。但观展人眼中,展馆的边界已然延伸至窗外更远处,太行山连绵的山脉远景是巨幅展板,嶂石岩粗粝的岩石肌理是天然画布,它们是合而为一的、和谐共生的立体呈现。此时,观展人既是观者,也是画师。他们凭借手中的相机,重新定义“我眼中的艺术”。

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这间坐落山村的美术馆,它让农闲时的老人触摸油彩的温度,使放学后的孩童在雕塑间追逐灵感,更吸引远方的旅人带着新思想走进来。艺术化作滋养日常的春雨,让山民在劳作之余,也能在色彩与线条中遇见更辽阔的世界。在赞皇,在嶂石岩,在岩美术馆,讲述着艺术的浑然天成与朴素自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