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美关税战交锋落幕,特朗普的百日新政全盘崩盘。中国坚决反制让这位总统在贸易战中无计可施,白宫开始将目标转向其他领域。

无力对付中国,特朗普转而对弱势群体下手。"自我遣返APP"、每日高额罚款和军事行动等组合拳,直指美国境内非法移民。

特朗普的欺软怕硬能否奏效?大规模驱逐会给美国带来何种震荡?



全方位围剿计划

特朗普在对华贸易战中碰了一鼻子灰后,仿佛一只被激怒的公牛,转而向国内的"软柿子"发起猛攻。

他打造的移民围剿网络可谓是层层设防、无孔不入。最令人咋舌的莫过于这款名为"CBP Home"的"驱逐神器",特朗普政府将其包装成一个"便捷离境"的温柔陷阱。



这款APP打着"自我遣返者可保留未来入境资格"诱人旗号,让非法移民面临一个骨感的选择:要么主动离境并保留希望,要么拒绝配合面临永久禁令。

这种"糖衣炮弹"战术巧妙地将驱逐责任转嫁给移民自己,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制造了强大的心理压力。通过该程序进入美国的93万移民现在正坐在这颗定时炸弹上,时刻担忧未来。



若这还不够,特朗普还祭出了经济核武器——每日998美元的滞留罚款,追溯至2019年。这对大多数靠体力劳动谋生的移民来说,无异于一座无法翻越的金融喜马拉雅山。更可怕的是,政府还威胁没收滞留者在美国的所有资产,让他们面临"倾家荡产"的风险。



特朗普的军事手段同样不遗余力。他签署了名为"主权边界行动"的行政令,调派2.5万军人驻守边境,授权使用非致命武力驱散移民。这种将军事力量用于国内移民问题的做法,让美墨边境弥漫着一种不寒而栗的战争气息

这套全方位的围剿计划,不仅在物理上筑起了高墙,更在心理上构建了让非法移民望而生畏的障碍。特朗普就像一个手持多种武器的猎人,正从各个方向逼近他的猎物。但这种强硬政策带来的后果,却正如一把双刃剑,正深深地扎进美国自身的经济肌体,造成一系列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和经济创伤。



自掘经济坟墓

特朗普的驱逐政策犹如一把锋利的斧头,正砍向美国经济的根基。美国全国餐饮协会的调查赤裸裸地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全美54%的餐厅工人都是无证件工人。

这个庞大群体一旦被驱逐,将导致半数美国餐馆面临关门大吉的命运。想象一下,那些你最爱光顾的餐厅,门口挂着的不再是营业中的招牌,而是"因缺乏员工暂停营业"的告示。



特朗普修完美墨边境墙 加州的草莓就得烂在地里没人管 2017-08-16 08:23·界面新闻

农业领域的状况更是触目惊心。美国农场合作社Landus的首席执行官警告说,如果特朗普政府将数百万非法移民驱逐出境,农业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那些金黄的麦穗和红彤彤的西红柿可能会烂在地里,无人收割,造成惊人的粮食浪费和价格飙升。

建筑业也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据估计,全美有150万未经授权的移民在建筑行业工作。他们的集体离去,将直接导致房屋建设成本飙升如箭。许多在建项目可能因缺少工人而停工,最终成为满目疮痍的烂尾工程



驱逐行动本身的财政成本更是一个无底洞。据专家估计,这场大规模驱逐行动的总耗资将高达一万亿美元,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完成。这几乎相当于一场针对非法移民的特殊战争,将极大地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与此同时,非法移民群体每年为美国贡献的近千亿美元税收也将消失。这些人往往向系统缴费,却无权获得福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财政贡献。驱逐他们,实际上是切断了政府的一条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种经济震荡正如一场缓慢的海啸,波及范围将从农田到餐桌,从建筑工地到超市物价。特朗普政府的短视政策,正在一步步将美国推向一个劳动力短缺、物价上涨、服务质量下降的经济泥潭。这种自掘坟墓的做法,也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激烈反响,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反抗浪潮。

全民反抗浪潮

美国社会正如一锅被特朗普政策烧开的沸水,民众的不满情绪喷薄而出。最新民调数据显示,特朗普在移民问题上的支持率已滑落至冰点,仅为46%,远低于年初。特别是在他威胁驱逐国际学生的政策出台后,支持率更是断崖式下跌



这种不满情绪很快转化为实际行动。据中国日报网报道,超过1000场、约50万人参与的"住手!"抗议活动如野火般从美国蔓延至海外。抗议者们高举"别碰我们的民主"、"别动我们的社保"等标语,声势浩大如潮。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场抗议跨越了大洋,许多居住在欧洲的美国人也在柏林、巴黎、伦敦等城市举行集会,抗议特朗普的内外政策。



然而,社会两极化现象也日益明显。尽管反对声浪震耳欲聋,仍有相当一部分美国人支持特朗普的强硬移民政策,认为这有助于保护美国的就业和安全。这种分化使得美国社会的政治对立更加尖锐,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抗议现场,那些开车经过的人响亮的喇叭声和手举的"股市暴跌,特朗普却在打高尔夫"的标语,形成了对特朗普政府的尖锐讽刺。这种普通民众的自发行动,正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外在表现。



面对这些抗议,白宫方面避重就轻地回应称特朗普将"永远保护"符合条件的福利受益人,并将问题归咎于前任政府。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更是激起民众的反感,加剧了社会分裂。

随着政策范围的不断扩大,更多原本"不相关"的群体也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暴,让抗议浪潮持续升温,逐渐蔓延到学术界和其他领域。



殃及学术与无辜

特朗普的政策雷霆之势不仅针对一般非法移民,其触角正迅速伸向更广泛的领域,连美国的学术圣地也未能幸免。

哈佛大学,这所代表美国学术顶尖水平的殿堂,因拒绝遵守特朗普政府为打击反犹太主义运动提出的要求,竟被冻结了高达22.6亿美元的经费。这一举动如同一记重拳,直接打击了美国的学术自由和研究能力。



特朗普政府的目标还包括那些在美国求学的国际学生。政策变得苛刻至极,甚至连闯红灯或参加支持巴勒斯坦的游行活动这样的小事,都可能导致学生签证被取消,使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沦为"非法移民"。

面对这种学术霸凌,哈佛大学直接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指控其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这场学府与政府之间的正面交锋,形象地展现了特朗普政策激起的广泛对抗。



更令人心碎的是那些被驱逐政策拆散的家庭。海关执法局在一次遣返中,将一名刚生下孩子的古巴女子强行遣返,而她的婴儿因需要母乳喂养,只能与美国籍父亲留在美国。这种让骨肉分离的做法,引起了众多美国民众的强烈谴责

驱逐执行过程中的行政混乱更是雪上加霜。大约6000名拉丁裔移民被错误地列入"死亡名单",导致他们失去工作许可和福利。这些原本勤勤恳恳的移民,因政府的一纸错误文件,生活瞬间陷入困境。



特朗普的政府效率部在马斯克领导下,本应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却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大规模裁撤人员,另一方面又要执行复杂的驱逐计划,导致执行能力捉襟见肘。马斯克本人也因意识到被当枪使,而选择中断政府工作,回归企业。

这种持续扩大的政策范围和执行中的混乱,使得特朗普政府在国际上的形象每况愈下。俄罗斯媒体对特朗普"务实保护主权"的称赞,在全球化背景下显得尤为讽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正在变成"美国孤立",这种孤立主义路线的走向,或将给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结语

特朗普的驱逐移民政策本质是政治表演,转移国内矛盾,掩盖对华政策失败。其短视决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埋下更多隐患。

经济损失、社会撕裂和国际形象受损,是这场政治闹剧留给美国的三重代价。这种"内斗"思维根本无法应对全球化挑战。

一个大国是否应通过极端排外政策解决内部问题?这值得所有关注国际局势的人深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