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来越觉得人生没希望了,每天都像个快要溺亡的人,被人生的窒息和无力感紧紧包围;

频繁变动居住的地方,隔三差五就拉上巨大的行李箱坐着又挤又吵的绿皮火车迁徙,从北方到南方,从南方到北方;

每次离开一个待久了的地方时,那种焦虑感、以及对于未知的恐惧和颠沛流离都让我感到害怕。

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把人生搞砸了,可是读了很多别人的文章,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绝望,丝毫不亚于我。

考不上不如去死

在很多社交平台上,无论是高考生、考研人还是考公考编的,有很多人已经把考试结果和生死挂钩了;



考不上不如去死,成了一种宣言、人生信条;

但可悲的是,不管是高考、考研还是考公,即便上岸,红利也几乎没有了;

人生不是简单的考试,拿到高分跟过好这一生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着急,是社会、家庭和同龄人的对比像鞭子一样,抽着他们前进,要么功利,要么被唾弃!

四次考研失败和985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哪个更惨?

看了这三篇文章,一位考了四次都要读湖师大专硕电影学的怪小姐,终于在今年2月底考研国家线公布却又调剂无望时,选择了放弃;



心气过高让她非名校不读,而四次铩羽而归的经历冲淡了她的执念,她忽然就释然了,觉得不读研究生也挺好。

还有一位30岁的985硕士,工作两年后裸辞,如今半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找到工作;

最后一位是企图通过读研来改变选择天坑专业结局的追梦少年,只是如今毕业在即,他依然看不到希望;

那种读了研就能找到好工作的确定性没有了,留下的只剩下一地叹息:自以为是提高学历,也不过是逃避就业;

只是研究生不是避难所,人终有一天要从学校里毕业。

年轻人开始责怪家庭了

这两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开始谈父母托举了,动不动就把大学毕业依旧滑落社会最底层归咎于没有父母托举;

尤其是互联网上隔三差五就上热搜的天龙人,那离奇又开挂的求学、职场经历;

让很多人明白,底层人再怎么拼命鸡娃,也没有用。

晋升通道的完全关闭,让一堆底层家庭拼了命供出来的大学生站在了悬崖边。

无论结不结婚,有没有工作,我们都没有未来

经济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行,由此引发的降薪、减员几乎像飓风一样席卷了整个社会;

而受这场暴风雪影响最大的是23-35岁的年轻人群,有人长期找不到工作、有人久考不中,他们没有一人不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要完蛋了;



可是丝毫没有对策,只能安慰自己:活着就行,别的都无所谓了;

很多年轻人注定买不起房、结不起婚,而如果再不努力,接下来可能连饭都没得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