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四一一医院心内科主任胡高频教授接诊一名62岁男性患者,半个月来反复胸痛,而且经常两个胳膊麻木、疼痛。胡高频通过问诊后排除外伤、肺部疾病和食道-胃疾病导致的胸痛,基本确定是冠心病引起,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意外。
胡高频建议患者住院治疗,进行心电图和心肌梗死相关指标检查,并尽快做冠状动脉造影。但这位患者并不相信自己有问题,执意要求开点药回家,还在病历本上签字“我拒绝住院进一步检查。”
当天夜里2点左右,这名患者再发胸痛,程度更重且持续不缓解,还伴有坐卧不安,恶心,大汗,有濒死感。见状不妙,老伴赶紧把他送到四一一医院急诊科。
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此时患者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情况十分危急。
造影发现患者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伴血栓,需尽快开通这条完全闭塞血管,恢复心脏血流。胡高频带领团队行急诊手术:抽吸血栓、球囊扩张、放置支架。当血流冲过闭塞段进入已经干涸的血管床的时候,患者胸痛明显减轻,脱离生命危险。
胡高频提醒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学会自我判断,如果有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要遵照医嘱检查治疗。
胡高频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逐年上升。
心梗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晕厥。通常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症状表现为弥漫性,而非局限性,无明确定位。
胡高频提醒大家,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早期的救治至关重要。而两个“120”应该熟知熟记,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若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胡高频强调,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而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久坐、吸烟、饮酒等生活类因素,也是心梗发病日益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和尽早救治,是挽救心梗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改善心梗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基石。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如何自救?胡高频指出,
一是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您的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二是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自己。三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并尽量舒缓情绪,耐心等待医务人员。
关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专家建议:
✅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心态平和、放松;少食用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同时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减少或避免诱因: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尽量不洗澡、不过度运动;同时寒冷也会诱发心肌梗死,因此骤然降温或遇冷空气来袭时,患者要注意保暖,添衣加被。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若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到目标范围内。